第一次出海就以失败告终的鲁滨逊还会继续他的航海冒险吗?
答案是肯定的。
不过他还是犹豫和彷徨了好几天:打道回府?得了吧,指不定哪些人正等着看笑话呢?这个年纪该有的羞愧感、爱面子也不允许他就这么回去。更何况,他的航海梦热血未冷,他的发财梦依然根深蒂固。这也顺理成章地驱使鲁滨逊继续开始了他的第二次航海冒险。
书中对鲁滨逊第二次航海用的笔墨不多。以至于当问到鲁滨逊是第几次出海航行落难荒岛的?很多人都会回答第三次。笛福对鲁滨逊的第二次出海就是象征性地轻描淡写,一笔带过的。但是,第二次航海却是接下来第三次逃离海盗以及第四次荒岛求生章节不可或缺的部分。第二次航海就是为后面情节的推动埋下伏笔。
前几天,我和儿子聊《鲁滨逊漂流记》的时候,我问他:“假设把书中鲁滨逊的第二次航海删除,直接开启书中的第三次航海,鲁滨逊还能逃离海盗吗?在流落荒岛后,他还能坚持28年后获救吗?”
儿子说:“应该能吧。”
我接着问:“有证据吗?”
他答道:“按照书中的情节发展就可以啊。”
不知道在看这篇文章的你们的答案又如何?可以在留言区里面回复。
我个人的观点是:鲁滨逊很大的概率逃离不了海盗。
笛福在写鲁滨逊的第二次航海时是这样写的:“这是我一生冒险活动中唯一一次成功的航行。这完全应归功于我那船长朋友的正直无私。在他的指导下,我还学会了一些航海的数学知识和方法,学会了记航海日志和观察天文。一句话。我懂得了一些做水手的基本常识。他乐于教我,我也乐于跟他学。总之,这次航行使我既成了水手,又成了商人。”
而在这之前,鲁滨逊在船上从未当过水手,每次坐船都是以绅士的身份上船,船上的一切事务,他从不参与,也从不学着去做。
发现了吧。他是在第二次航海中学到了航海知识、观察天文。而这些知识正是他逃离海盗不可或缺的。
航海地理知识:我故意让船逆着风径直向大海驶去。这样,他们就会以为是驶向直布罗陀海峡。没有人会想到,我们会驶向南方野蛮人出没的海岸。傍晚时,我改变了航向。把船向东南偏东驶去,远离摩洛哥皇帝的领土。之后,把船驶到非洲海岸的冈比亚河或塞内加尔河,到达佛得海角一带,希望在那儿碰到欧洲的商船。
水手知识:张帆驾船。
在鲁滨逊被俘虏,不幸成为了海盗的奴隶后,鲁滨逊一直没有放弃逃离海盗的想法,逃跑的计划不断地在他的脑海中盘旋。
万事俱备,只欠机会。
要说鲁滨逊的情商应该也挺高的。充分利用自己捕鱼技术高明的办法,在两年的时间里,得到主人海盗的欢心:经常跟随海盗一起出海捕鱼。
而机会总是青睐时刻准备着的人。只要你执着的不放弃逃跑的计划,这种机会就会悄然而至。鲁滨逊被俘两年后的一天,逃跑的机会终于出现了。时刻准备着的鲁滨逊怎么会让这么好的机会流逝呢?他就是利用这唯一一次没有海盗主人一起出海捕鱼的机会,实施了这两年来一直策划的逃跑计划。
在被奴隶的两年,鲁滨逊并没有悲观失望,怨天尤人。在逃离海盗的过程中,又表现出了有勇有谋,心思缜密,谋定而后动、智慧过人的特性。也正是他的这些良好的个人品质,最终让他成功逃离海盗。
谋定而后动:拿来一大筐甜饼干,三罐子淡水,一箱酒,六十多磅蜂蜡,顺便还拿了一小包粗线、一把斧头、一把锯子和一只锤子,同时搞到一大皮袋火药以及一大皮袋鸟枪弹和一些子弹。
有勇有谋:假装在近港钓不到鱼,让船离港三海里后,向船头摩尔人站的地方走去。弯下腰,装作找东西。突然,趁其不备,用手臂猛地在他裤裆下一撞,把那个摩尔人推入海里,让他游回岸上。之后又让摩尔小孩佐立发誓效忠于我。
保留了文明人的良知,富有爱心:鲁滨逊没有用枪*死摩尔人和淹死摩尔小孩。不愿将摩尔小孩佐立卖给救他的船长,直到船长答应10年后还佐立自由。
逃离海盗这一节情节紧凑,跌宕起伏。鲁滨逊遭遇了比第一次航海遇到风暴更大的困难,而面对困难,鲁滨逊已经从第一次航海还会晕船,遭遇风暴后只能不断的后悔、自责以及由于害怕晕倒了两次的人成长到独自勇敢面对困难,冷静机智,有勇有谋的人。
精读名著,就是要通过书中的细节描写,品味主人公或其他人物的性格特点。这也是语文阅读理解中经常爱考的人物分析题型。
按惯例,给出几道思辨思考题,你可以试着回答一下:
1、“一天早晨,我们又出海打鱼了。出发时,天气晴朗,海面也风平浪静。突然,海上升起了浓雾。”写浓雾有什么作用?
2、在逃离海盗的过程中,作者描写大型野兽有什么意义?
好不容易逃出海盗窝,惊惧交加的鲁滨逊从此会老老实实地呆在陆地上,不再幻想他的航海梦,过上幸福艳羡的生活吗?当然不,骨子里满是冒险想法的他依旧热衷于航海。不过,他就像那只动画片里的倒霉熊,霉运永无休止。上帝为他准备了最大的霉运,也是他一生中最黑暗的时刻已经悄然而至,就在前面等着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