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实用技巧 >

斜截式方程的截距怎么求(斜截式方程计算方法)

来源:原点资讯(m.360kss.com)时间:2024-02-12 08:13:24作者:YD166手机阅读>>

有些老师觉得:

  • 自己上课时讲解非常清楚,但为什么学生在课堂反映、作业和考试的效果还不好?

大多数老师会将其原因归结到:

  • 学生素质太差、或越来越差,学生不愿意付诸努力

其实不然!

还有一些老师很有“自知之明”,

认为是课程内容太难、太抽象、或太复杂

导致学生上课时思维参与不积极,教学效果不好。

总之,这口大锅左甩右甩,

大约很少会有老师会认为自己应该背这口锅!

这是因为大多数老师并没有意识到:

  • 老师如何“真正”把知识“讲清楚”是一回事
  • 如何让学生愿意学(学习动机)、付诸努力是另一回事

然而,在教学中,老师必须要“合二为一”

那学生在什么情况下,才会产生学习动机呢?

这就需要了解大脑的“脑动力机制”!

脑科学、神经科学已经非常清楚地揭示出了这一点:

  • 脑的“动力机制”,是“情感”!任何动机,都离不开情感的支持!

如果我们把大脑的认知系统比喻成“发动机”,

那么“情感系统”就是油门踏板和汽油

斜截式方程的截距怎么求,斜截式方程计算方法(1)

——正如发动机与油门踏板的关系一样,

没有“情感”支撑的学习,

学生的大脑也不可能积极地运转!

因此,教学中如何激发“脑动力”,就需要落实到“如何激发情感”上!

王珏老师在“学习科学”的研究中,

提出了“在认知过程中激发情感动力”的3种方式,

分别是:

  • 幽默与微妙联接
  • 制造悬念
  • 制造认知冲突

以下我们就以最艰深、枯燥的数学为例,

看看如何运用以上三种技巧,

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效果。

【案例一 】取极限与打结婚证(幽默与微妙联接)

幽默,是最受学生欢迎的教学风格。

也被苏联教育家 斯维特洛夫称为:

  • 幽默,是教师的第一助手!

可惜,幽默,却没有成为老师的必修课!

很多人认为,幽默只是个人风格,很难学习,也无法运用于知识教学

这是对幽默最大的误解!

——幽默的性格当然难以养成,

但是教学幽默,是可以设计的!

(想想吐槽大会的编剧们是如何让嘉宾的发言幽默起来的[奸笑])

教学幽默,并不追求好笑(虽然经常会惹人发笑),

它的核心是出人意料微妙联接

比如浙江大学的名师 苏德矿老师就经常采用“类比”的方法

来讲解高数知识,比如:取极限与打结婚证:

斜截式方程的截距怎么求,斜截式方程计算方法(2)

浙大苏德矿老师并非个案,

长沙理工大学的高数老师 谭艳祥,经过十多年的探索,

也走向了“教学幽默”这条道路!

使得讲课更加幽默、风趣、既有助于理解、又印象深刻!

我们可以看到,

这两位高数老师都广泛采用了“类比”的方式,

在陌生的知识、与学生所熟悉的生活之间,建立了紧密的关联性。

精妙的类比,就是幽默

能够很好地实现本文开头所提的“认知 情感二合一”!

其核心,是对世界、对生活、对知识的“洞察力”!

是发现完全不同的事物之间,

居然有着内在相似之处的洞察力!

因此,如果老师一辈子只局限在自己学科中的一亩三分地,

而不思考知识与生活、知识与人、知识与其他学科知识之间的关系,

就不可能具有“洞察力”!

【案例二 】“截距”与“距离”(微妙联接)

案例提供:江苏无锡 吴华

在高一数学的解析几何中,有一个比较简单的知识:曲线的截距

让我们先来看看“正常”的讲法:

截距的定义:曲线与坐标轴交点的坐标,叫做此曲线在坐标轴上的截距

例如,在直线x/a y/b=1中:a叫做直线在x轴上的截距,b叫做直线在y轴上的截距。

在斜截式y=kx b中,截距就是-b了。

由此可见,截距是有方向的。可以有+、-号。

不过,这样的讲法却往往效果平平

很难让学生在脑海中留下深刻的印象,

不少学生往往会觉得,既然是“距”,那截距“当然”就是一段距离呀

根据上面的定义,这是“显然”不对的。

——可惜,这个“显然”只能得打个引号,

因为对于有些人来说(也许包括正在读这篇文章的你),就是非常不显然的!

如何的学生的思维中,能够更加积极地加工和理解“截距不是距离”呢?

显然,单一的这句话,是无法引起学习者的关注与重视的!

吴华老师把“截距不是距离”,与另外两件生活中的事情联系起来,

使得学生对这句话产生了深刻的印象:

斜截式方程的截距怎么求,斜截式方程计算方法(3)

其实,这3句话都具有相同的“内在结构特征”,最后一句话是新知识,是需要学生理解和牢牢记住的,前两句话是学生所熟悉的生活中的事物。

借助于学生对前两句话的内在结构特征的“理解”,自然就可以顺畅地理解第3句话的内在结构特征、并牢牢记住!

吴华老师反应:

  • 天虽热,学生看到这些,学习也有“兴趣”了

你看,学生不仅对“截距不是距离”的印象更加深刻

还对学习产生了“情感”——也就是学习动机

【案例三 】数列的极限(悬念)

案例提供:山东莱阳 万桃先老师

除了幽默(类比)、微妙联接外,悬念与认知冲突也是极为常用的激发脑动力的方法!

在讲数列的极限时,课题的导入我设计了如下问题:

  • 从讲台朝着教室门口不停地走,问怎样走,永远走不出教室门口?

学生议论纷纷,怎么会走不出去呢?

都迫不及待地想知道答案!

该悬念激发了学生好奇心,

此时我公布答案:

  • 第一次走从讲台到教室门口距离的一半,
  • 第二次走剩下的一半,以此类推,
  • 教室门口是它的极限,
  • 但你永远走不出教室门口。

学生一片哗然,

既觉得不符合生活常识,又挑不出我的毛病

本悬念(当然也有认知冲突)为接下来的教学做好了铺垫,

接下来整节课,学生都能全神贯注地听讲。

————————————————

【本文小结】

  • 把知识讲清楚,和让学生产生学习动机,是两码事,但教师必须要“合二为一”,缺少任一方面,都会严重影响教学效果。
  • 动机的本质,是情感。激发情感,就是激发动机
  • 在认知过程中激发情感动力,有3种经典方法:幽默(类比)与微妙联接、制造悬念、认知冲突
  • 幽默不是搞笑,而是对知识与世界关系的洞察
  • 幽默与类比的内在机理是相同的,都是在知识与世界、生活、学生之间建立起“意料之外”的“微妙联接”
  • 悬念与认知冲突,都是提问技巧,他们都会激发起学生天然的内在学习动力——学习的目标,是为了解决悬念与认知冲突,而不是解题!
,

栏目热文

斜截式方程图解(斜截式方程教学视频)

斜截式方程图解(斜截式方程教学视频)

在解析几何问题中,联立直线方程和圆锥曲线方程是常规操作,也是解决此类问题必须掌握的看家本领。尽管同学们在初中的时候已经学...

2024-02-12 08:08:09查看全文 >>

斜截式方程怎么来的(斜截式直线方程公式)

斜截式方程怎么来的(斜截式直线方程公式)

摘要:本文将详细解析高中数学中“直线的一般式方程”这一重要知识点。通过介绍一般式方程的概念、性质及其推导过程,探讨一般式...

2024-02-12 08:21:04查看全文 >>

斜截式方程中横截距怎么求(斜截式方程的截距图示)

斜截式方程中横截距怎么求(斜截式方程的截距图示)

高中数学|直线方程形式的灵活选择技巧,能力提升必备,建议收藏直线方程是高中数学几何部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学习直线方程的过...

2024-02-12 07:49:31查看全文 >>

设横截式方程时弦长公式怎么用

设横截式方程时弦长公式怎么用

八年级物理苏科版“声现象”考点易混易错点解析1.声分类次声波(20HZ<f)、声音(20HZ<f>20...

2024-02-12 07:46:20查看全文 >>

十大催人泪下的挽联(催人泪下十一字挽联怎么写)

十大催人泪下的挽联(催人泪下十一字挽联怎么写)

挽联大全挽联是哀悼死者、治丧祭祀专用的对联。大多是评价逝者的功业,或颂扬其学艺的造诣,或表扬死者的德行情操,叙明其对社会...

2024-02-12 07:41:12查看全文 >>

挽父挽联100副(严父丧事挽联大全)

挽父挽联100副(严父丧事挽联大全)

挽联是楹联的大宗。从使用角度讲,挽联不像名胜联那样长久悬挂于景区,也不像婚联、寿联那样展示完了之后予以收藏,一般是用后...

2024-02-12 07:53:14查看全文 >>

父先亡母后亡的挽联(催人泪下父亲挽联)

父先亡母后亡的挽联(催人泪下父亲挽联)

做丧事的时候会摆设灵堂,在灵堂里当然不能少了适合的对联,那母亲去世对联大门贴可以怎样写呢?下面就来看看本文的分享吧。母亲...

2024-02-12 08:10:38查看全文 >>

通用挽联大全七字(挽联大全集锦9字)

通用挽联大全七字(挽联大全集锦9字)

无字碑万木春风磨古字千山夜雨洗前朝评:似着意从有字碑作为切入点,何以成为无字?被历史的春风所磨灭,而后作为历史补偿,有千...

2024-02-12 08:02:26查看全文 >>

挽母亲对联100副(挽母亲的挽联大全)

挽母亲对联100副(挽母亲的挽联大全)

挽 祖 父一夜秋风狂催祖竹;三更凉露泪洒孙兰。风起云飞,室内犹浮诫子语;月明日黯,堂前似闻弄孙声。挽 祖 母慈训长昭,谨...

2024-02-12 07:59:46查看全文 >>

文档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