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冬至到了,老农民说“冬至有四怕,尤其是打雷”,到底是哪四怕?
“吃了冬至面,一天长一线”,22日就要迎来冬至节气了,也就意味着从这天以后白天的时间逐渐变成了,而夜晚的时间逐渐缩短了。
古人没有具体的计时仪器,就是用“一线”长来大致估算时间,而这里的“一线”在今天来看就是2分钟左右。
这周四就是冬至节气了,而村里的老人们对这天的天气就十分关注,有些老人还念叨着说“冬至有四怕,尤其怕打雷”,这话到底是什么意思呢?到底又是哪四怕呢?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看看老祖宗的话有没有道理!
①冬至怕晴天!在农村有些老人常说“冬至宜雨不宜晴”,意思是说在冬至节气这天最好是下雨,或者是下雪的天气,如果是大晴天的话,那就不是好事情了。为何这样说呢?
这是因为古人观察发现,一般冬至节气当天是下雨(雪)的天气,那么冬季的雨雪就很多。如果冬至节气这天是晴天,后面就容易出现持续的晴朗天气,也就是这一年冬季雨雪少,还有可能出现“冬旱”的情况。这也就是农谚所说的“冬至无雪,一冬晴”,有些地方也说成是“冬至无雪人人忧”。
不仅如此,如果在冬至节气当天是晴天,那么在过年的时候就容易出现雨、雪的天气。而春节的时候大家要走亲访友的,如果下雪的话不仅天气很冷,同时这样也会影响大家出行。
相反如果在冬至节气这天下雨,或者是下雪了,那么过年的时候天气就以晴朗为主。类似的农谚有“冬至晴,正月雨;冬至雨,正月晴”等,并且其是经过了古人长期的观察,准确性是比较高的。
②怕冬至不冷!为何这样说呢?冬至节气不冷,这样岂不是更好吗?看似冬至节气不冷人畜是舒服了,但是对农业是不利的,因为冬至节气本来就是该冷的时候,后面马上就要开始“数九”了。如果冬至节气到了还不冷,那就是不好的预兆。
农谚说“该热不热,五谷不结;该冷不冷,定有灾情”,到了冬至节气的时候如果还不冷,那么就意味着这一年的冬天来得迟,甚至可能是一个暖冬。而这样地里的害虫就能安全过冬,到了第二年农作物的病虫害就会较为严重,自然就会影响到农作物的收成。
同时冬至节气偏暖,那么第二年春天来得会偏迟一些,也就是说这个冬天持续的时间比较长,类似的农谚还有“冬至暖,冷到三月中;冬至冷,明春暖得早”、“冬至暖,烤火到小满”。
它们的意思是说到了冬至节气了,如果还是比较暖和,那么这一年冬天冷得迟,但是春天也来得迟,可能会持续到第二年的三月份。而冬至节气比较冷了,那么第二年春天就来得早。
③冬至怕西北风!冬至节气的时候刮西北风有什么好怕的呢?那是因为在民间有着“冬至西北风,来年干一春”的说法,即冬至节气这天如果主要是刮西北风,那就预示着这一年的雨雪不多,尤其是在第二年的春季,容易出现干旱少雨的天气。
不过这主要是在西北地区流传的一句农谚,在南方地区则是害怕冬至节气这天刮南风。因为冬至节气一般都是刮北风了,如果还是刮南方的天气,那就意味着这样的天气很暖和,只有晴朗的日子才刮南方。
可是这也是很反常的天气,往往预示着后面降雨稀少,容易出现干旱的天气。而这对于越冬作物和来年春播都是不利的。
④冬至怕打雷!在笔者的家乡这边一直有着“雷打冬,十个牛栏九个空”的经典农谚,说的就是在冬天如果打雷,就不是好的预兆,往往后面就容易出现极端的湿冷天气,并且其冷的程度足够把大部分的牛都给冻死。
这个也并不是危言耸听,因为冬季确实很少打雷,一般是在春季和夏季打雷比较多。这是因为雷电是一种强对流的天气现象,只有产生强烈的对流运动和足够的水汽,才能产生雷电,而冬季气候是比较干燥,并且不太容易出现强烈的对流,自然也就不太容易打雷。但如果出现了就只能是说明当年的天气异常,而结果就是气温湿冷。
我们也知道,适当冷一点对农业有利,但是太冷的话那就适得其反了,不仅人畜会受不了,还有可能会让越冬作物遭受冻害。尤其是害怕在来年的春天出现倒春寒天气,这就会让农作物颗粒无收,所以在冬至节气四怕中,最害怕的就是冬至节气打雷了。
写在后面根据农村一些上了年纪老人的说法,冬至节气当天如果是下雨,尤其是下雪了这才是好兆头,不仅顺应了节气,同时也是一个好的预兆。因为下雨下雪了,既能缓解冬旱,而雨雪还能湿润土地,这样对越冬的作物有利。
同时还有很重要的一点,一般下雪了气温就偏低了,躲藏在地里的害虫就会大量被冻死,这也是农谚所说的“冬天麦盖三层被,来年枕着馒头睡”。下雪就提前预示着来年会风调雨顺,粮食大丰收。
好了,冬至节气就要到了,关于冬至节气四怕就说到这里,在你的家乡还有哪些冬至节气的农谚呢?也欢迎大家留言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