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疫情的关系,最近这段时间“测体温”成了大家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进出村、进单位、进超市、进火车站、进地铁站……都要在额头“嘀”那么一下!
与此同时,关于“体温”的疑问也很多:
● 体温多少算正常?
● 体温忽高忽低是生病了吗?
●体温偏高,是感染了冠状病毒吗?
对此,今天小编准备了3个关于体温的相关问题,希望减少大家一些不必要的焦虑。
1、体温多少算正常?
正常体温不是一个具体的温度点,而是一个温度范围。正常值范围为:
口腔舌下温度为 36.3 ℃ ~37.2 ℃;
直肠温度 36.5 ℃ ~37.7 ℃,比口腔温度高 0.2 ℃ ~0.5 ℃;
腋下温度 36.0 ℃ ~37.0 ℃。
正常体温的标准是根据多数人的数值,并非为个体的绝对数值。每个个体的基础体温是不一样的,因此,相同的温度,对于一个人来说可能是正常的体温不会引起不适,而对另一个人来说可能就是发烧。
排除测量有误,确实有一部分人的体温长期偏低或偏高,这属于生理性,不是病态。它对身体的健康没什么影响。
2、体温忽高忽低是生病了吗?
体温并不是固定不变的,也会随各种因素而波动,但这种改变经常在正常范围内。
性别因素:一般女性较男性稍高,女性在月经前期和妊娠早期轻度升高,排卵期较低。
年龄因素:新生儿体温易受外界温度的影响而发生变化,体温可略高于成人。老年人由于代谢率低,故体温偏低。
时间因素:一般清晨 2~5 时体温最低,下午 5~7 时体温最高,其变动范围约在 0.5 ℃ -1 ℃之间。长期从事夜间工作者,则出现夜间体温升高,日间体温下降的情况。
情绪与运动:情绪激动时交感神经兴奋,运动时骨骼肌收缩,均可使体温略有升高。
此外,外界气温的变化,进食等均可使体温产生波动。
只要体温在正常范围内,就不必要过度担心。
3、体温偏高,是感染了冠状病毒吗?
根据《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五版)》,
发热、乏力、干咳仍为新冠肺炎患者的主要表现,其中轻型患者仅表现为低热、轻微乏力等,无肺炎表现。
因此,不少人因为量出来体温偏高,多少会有些担心。
对此,大家先不要慌,除了感染新冠病毒,也有一些其他原因会导致体温波动。
总的来说,出现发热后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观察“发热趋势”。即便吃了药体温也不可能立即降低,大家可以观察每天的最高温度是不是呈下降趋势,人在感受上是不是有好转。
如果每天的最高体温一直在下降,那么不需要过于紧张;如果每天的最高体温都在上升或持续不退烧,那就需要提高警惕,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