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应该都看过春秋时期的历史地图,在地图里有两个庞大的国家,分别叫晋国和楚国。但是你知道吗?这两个国家在西周时都可以算作偏远小国了。也许说楚国在西周初期是偏远小国没有人会提出异议,但是说晋国也是偏远小国是不是就有很多人不认同了呢?那我们就来看看。
【偏远的定义】
首先,偏远的定义是远离文明中心或不为人所知的地区。晋国所在的河东地区曾是夏代故都,不会不为人知,但是远离文明中心却是实打实的。这还要从商代说起。
商人采取的政策是内外服的制度,对于内服和外服,也就是商人内部区域和外部的方国,商人区分的是非常清晰的。这也导致了商人对外的政策具有强烈的敌我观念,也就是说如果方国强大了,就会被商人视为敌人,予以军事镇压。商末的东夷如此,周人也一样,其实在商人眼里,周人也不过是西羌的一支罢了。
拥有这种敌我观的结果就是商人成为了文明的绝对中心,任何企图威胁商人地位的方国都会受到无情打压。从而尽皆沦为所谓的远离文明中心的偏远地区。
【沦落的河东地区】
在晋国所在的河东地区,本就是夏人故地。商灭夏以后,这里就成为商人重点“照顾”的对象。等到了商末周初的时候,这里只剩一些无足轻重的小型诸侯和各种不同类型的蛮夷。
在西周末年,周宣王曾多次征讨河东地区的蛮夷,但是他的行动却很不顺利。在征讨太原之戎时就失败告终,征讨条戎、奔戎(今山西夏县西南)同样战败。这甚至直接影响了周王室的权威和军队实力,导致其子周幽王最后战败被*。
等到春秋中后期,河东地区的周围依然活跃着强大的白狄和赤狄。可以说在春秋以前,河东地区一直是蛮夷的乐土,文明的荒原。是晋国一步步把这些蛮夷消灭掉,从而扩张自身的。
【相对的偏远】
偏远这个词是一个相对概念,如果从今天的角度看。晋国所在的河东地区可以被囊括在中原的范畴,怎么讲也不能叫做偏远。但是如果你把目光放在三千多年前的西周早期,这里无疑是地地道道的偏远地区。
商周时期的文明中心甚至不在中原洛阳,而是更东方的商人领地。等到西周的建立,让镐京成为了第二个文明中心,但是镐京同样是被蛮夷包围着。
至于经济和人口等硬性的指标,可能终西周一朝,镐京也是不能和宋,卫,鲁等商人故地的诸侯国相比的。
下图是根据《后汉书》绘制的东汉永和五年(公元140年)的各郡国人口分布图。最红的地方是宋,卫,齐三国故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