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ma比赛的体重划分通常分为八个级别:蝇量级(小于57kg)、雏量级(57kg-61kg)、羽量级(62kg-66kg)、轻量级(66kg-70kg)、次中量级(71kg-77kg)、中量级(78kg-84kg)、次重量级(84kg-93kg)和重量级(93kg-120kg)。
级别划分的由来由于全球最大影响力的mma赛事UFC将选手分成了这八个级别,其他的小规模mma赛事也纷纷效仿ufc的体重级别。 不过通常运动员在比赛时的体重与平日的体重相差较多,减重参加比赛已经成为了一个mma选手中不成文的习惯。
减重 ≠ 减肥通常一名选手在接到比赛配对通知之后,他需要进入备战期。在备战期除了针对对手的训练之外,减重也是必不可少的一项。通常选手会穿着密不透风的减重服进行有氧运动,如拳击的空击,长跑等等。选手在减重时减掉的多数是身体的水分,因为水在每个人体内含60-70%。这与普通人锻炼减肥完全是两码事。
在称重合格过后,减重的选手再通过补充水分的方式,尽快将体重恢复,以达到在比赛中占据力量优势的目的。级别的大小对于选手的*伤力影响颇大,以扫腿为例,一名蝇量级拳手用尽全力踢到对手的大腿外侧,力量恐怕只有重量级选手的几分之一。
减重的危险性在中国mma领域,选手杨建兵的意外离世为mma圈子的减重选手们敲响了警钟。他因减重过度导致罹患横纹肌溶解症突然身亡,这是由于减重时脱水过量 极端温度过于炎热造成的,类似的案例在海外也曾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