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球击球动作可以分为引拍,击球和随挥三个部分。
引拍即在击球前的转体蓄势,目的是为球拍提供加速空间,击球即网球拍与网球的甜蜜碰撞,随挥即网球拍撞击网球之后的减速动作,或者说是减速空间。
从时间上来看,是击球在前,随挥在后。
网球与球拍撞击只有五毫秒左右,在球拍与网球撞击之后的动作才是随挥。
但是我们为什么说在时间上靠后的随挥,有助于时间上靠前的控球呢?
控球显然是发生在网球拍与网球的撞击瞬间,也就是击球那一瞬间的。
随挥有助于控球,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理解,一方面是控制网球的速度,另一方面是控制网球的旋转。
球拍在与网球撞击之前,需要一个加速空间进行加速,这样才可以在与网球撞击时具有一定的动能,并把动能传递给网球,很明显,球拍的拍头速度越快,打出的网球的速度自然也会越快,球拍的拍头速度越慢,网球速度也越慢,也就是说控制了拍头速度,也就控制了出球速度。
网球拍与网球的撞击,只是整个挥拍过程中的某一个短暂的节点,而不是这个挥拍轨迹的终点。
随挥的充分与不充分,也就是球拍减速空间的大小,会极大的影响拍头速度。
试想一下,如果因为某种魔法,我们的球拍在撞击网球之后只能再往前挥动十来厘米的距离就得保持静止,拍头速度还能快起来吗?
这种情况下光有足够的加速空间,但却没有足够的减速空间,所以并不能充分地提高球拍的速度。
看职业球员比赛时我们会发现大部分职业球员的击球动作都有一个漂亮而充分的随挥,有的随挥甚至绕到了其身体的背后,拍头长轴甚至近乎与底线平行。
这就是因为随挥越充分,创造的减速空间越充分,球拍也就可以进行充分地加速。
从旋转的控制,也就是上旋强弱的控制方面来说,挥拍过程,是一个从下往上从后往前的过程,这个从下往上的幅度越大,球拍在垂直纬度上的加速空间也就越大,所以球拍向上的速度也会越大。
在网球拍与网球撞击瞬间,球拍向上的速度越大,产生的上旋也会越强。
随挥对上旋和球速的控制是一个道理,都是因为随挥创造了足够的减速空间,从而使得球拍可以充分地利用加速空间进行充分地加速。
纳达尔的绕头随挥就是球拍在垂直维度上加速到极限的自然结果。
一般来说,随挥越充分,球速越快,随挥越高,产生的上旋便会越强。
从时间上来看,是击球在前随挥在后,但从逻辑上来看,是转体引拍所创造的加速空间和随挥所创造的减速空间,共同决定了网球拍与网球撞击瞬间网球拍的水平速度和向上的速度。
而正是球拍在与网球撞击瞬间的水平速度以及向上的速度,再加上拍面角度这三个因素共同决定了网球的飞行轨迹,速度,旋转强弱,角度等等一系列参数。
而且通过对方的引拍以及随挥,我们可以大致的判断出对方打出的网球球轨迹是怎样的。
就好像爬楼梯,如果我们计划从一楼爬到八楼,那么我们必然会经过四楼,从时间上来看,是先经过四楼再到达八楼,但是从逻辑上看,是我们决定了要到八楼才不得不经过四楼。
充分的随挥有助于控球也是这个道理!(来源:网球之家 作者:网球小菜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