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炳添又破记录了。这次是在2018国际田联马德里挑战赛男子百米决赛,他以9秒91夺冠,成为世界上跑得最快的黄种人。这个成绩不但打破了3天前谢震业刚创造的9秒97全国纪录,更是追平了卡塔尔选手奥古诺德的亚洲纪录。
三年前,本刊记者采访苏炳添时,他刚在国际田径联赛尤金站跑出了9.99秒的成绩。当时他说,“如果能保持不受伤的话,我可能再次跑进10秒。”
他做到了,而且越跑越快。
- 苏炳添(黄宇 摄)-
9.91秒
苏炳添半蹲在室内训练场的跑道起点,两手按在地面,微微左右摇晃身体,一寸一寸地调整两手之间的距离。他的手势看起来非常轻巧,甚至有纤细轻盈的感觉,与蹲身后像青蛙脸颊一样鼓起来的粗壮大腿肌形成鲜明对比。
苏炳添的起跑被认为是世界一流的,这得益于他不同常人的腿部和腰部肌肉。他的纵跳数值达到40,同在国家队的年轻队友仅是他的一半。肌肉上的优势在器械训练时能看得很明白,当同组队员一起拿着哑铃做快速抬腿,或者把橡皮筋绑在脚上,做腿部伸缩时,他的动作明显更干净果断。强健的大腿肌腱像积蓄和释放力量的优质弹簧,大腰肌则将上下肢扎扎实实地连接在一起,他可以在更短的瞬间将身体打开,干脆利落地弹出起点,并浑身一体地送上跑道。
苏炳添和队友们一遍遍地蹬踏起跑器,起身,冲出跑道,压低身体向前……每次起跑都有队友在旁边用iPad拍下,他一帧帧地回放,讨论,然后再回到起点,蹲身,冲出跑道……这样枯燥反复的练习,是为了能站上最高水平的赛道。
2015年5月31日,苏炳添在国际田径联赛尤金站跑出了9.99秒的成绩。过去这个项目的9秒区一直为西非黑种人所占据,只有两名非西非黑种人的选手跑进过9秒区,一名是法国名将勒梅特里,他是白种人里唯一一个跑进9秒区的选手,另外一人是黑种人加太平洋棕色人种混血。苏炳添则成为黄种人的第一人。从日本短跑名宿伊东浩司在1998年的曼谷亚运会上跑出10秒整纪录以来,黄种人花费了17年,才跨过这道速度的门槛,国内媒体纷纷对此加诸盛誉,称赞苏炳添是短跑的“亚洲之光”。
当时,9.99秒这个成绩还不完全属于苏炳添的身体。比赛结束的当天晚上,他的腿部抽搐了。突破亚洲人速度极限的结果是,肌肉的承受能力也超出了极限。而就在三年后,苏炳添用9.91秒的成绩证明,他再次承受住了强大爆发力对身体的冲击,再次跑出了“像飞机升空一样”美妙的节奏感,再次稳定地跑进了10秒。
- 苏炳添在马德里挑战赛夺冠后(图片来自@苏炳添 微博)-
百米短跑被称为田径场上的“王中之王”。奥运会上,百米短跑比赛进行时,其他项目都要暂停,这样的礼遇可以看作人类对自己身体的致敬。百米短跑表现人的爆发力和速度极限,展示人体最原始的美感和能量。它是最简洁的运动,没有障碍物,不需要工具,甚至连弯道的技巧都不需要,运动员只需要迈开大腿,挥动手臂,驱动身体快速向前。但它又是技术性最高的项目,运动员要保持像一把大开大合的剪刀那样圆润精确的跑姿,并在短短十来秒的时间里,将力量逐次分配给身体,完成起跑、加速、途中跑和冲刺的阶段转换,使奔跑出现快而不乱的节奏——这是看台上山呼海啸的观众想象不到的技术空间。
“百米之王”博尔特原本是200米选手,他在自传中回忆,当他向教练提出要进入100米项目时,教练拉长了脸。“他想我是在说疯话。在他看来,短距离项目太难了。因为那是个绝对的技术活。呯!发令枪一响,每一个步骤都要进行得非常顺畅,一个小差错就能毁掉一场比赛。起跑差?想都别想了;加速阶段技术薄弱?想都别想了;冲击阶段不动脑子?想都别想了!在200米比赛中,我可以犯个错,小颤一步,起跑稍慢,然后在弯道段补救回来,因为有足够的时间和距离给我调整。但是100米完全不一样,有很多地方你都可能犯错,但没多少时间给你补救,从第一步到撞线的最后一刻,每个细节都要尽善尽美。”
苏炳添晚上睡前常常会回想比赛时奔跑的全程,他要做的是记住当时的感觉,并在跑道上一再重现它。唯一的办法就是多跑,将这种感觉固定下来,直到肌肉和大脑都打下烙印。当苏炳添站上赛道,他发出的声响超过任何一组队员。站在终点处,远远就能听到他呼哧呼哧的呼吸声,像一台马力强劲的发动机,冒着蒸汽轰隆轰隆撞向终点。蹲在跑道边的年轻队友们低声惊叹:“有*气啊!”
天赋
赛场之外的苏炳添,是一位身材并不特别醒目的小个子年轻人。对专业田径运动员来说,身体就是他们的才华,有人一看就拥有压倒性才华,有人拥有马马虎虎的才华,也有人只有难以称为才华的才华。很难一眼就对苏炳添进行归类——看上去也让人觉得健康强壮,可不会就此确定他是一位亚洲顶级的短跑运动员。虽然略有黝黑,但皮肤光滑,甚至给人干净白皙的印象。说话时常常看着对方的眼睛,眼神虽然锐利,但并不咄咄逼人,是那种冷静观察、沉稳分析的眼神,其中有一种自然而然,能感染他人的镇定。
这种性格被认为是苏炳添的天赋之一——不容易紧张,具备相当程度的自我放松能力。美国著名短跑教练温特说过:“教会任何一个田径运动员掌握放松的能力,会取得好的,甚至惊人的效果,特别是对短跑运动员的成绩起很大的作用。”美国田径名将刘易斯也这么总结自己的成功秘诀:“比赛时要保持注意力集中,同时要非常放松,在50米以前我加速,然后只要放松肌肉,越是放松速度保持就越好。因此,我自70米至终点比任何人都跑得快很多。”一项对世界优秀短跑运动员的研究表明:短跑运动员的百米跑成绩由10.9秒提高到10秒的诸多因素中,爆发力的提高占20.57%,力量的加大占12.34%,而放松能力的改善占到21.57%。
- 2015北京田径世锦赛,苏炳添9秒99晋级男子100米决赛(图:视觉中国)-
当苏炳添还在中山市古镇初级中学的田径训练队时,启蒙教练杨永强就发现了他这个特质。杨永强是在学校的篮球架下发现他的,这个故事随着苏炳添在国内跑坛崭露头角,已经被讲述过很多次——一天放学后,一群孩子聚在一起比赛谁能跳起来摸到篮球架,苏炳添刚进初一,身高只有1.55米,却表现出了与个子不相匹配的爆发力,他很轻松地摸到了篮球架,于是在旁观战的杨永强将他召进了学校的田径队,每天放学后跟着做做基础训练。
当时的古镇初级中学并不以短跑见长,尽管有田径部,但只是体育老师杨永强统管各种项目,没有短跑的专职教练,也有些年头没拿到过市里的短跑奖牌。刚入队时,苏炳添的表现并不起眼,甚至两年都没有参赛资格,只是每天跟着田径队训练一个小时,没人督促,也没人鼓励。多年后杨永强回想起来也觉得奇怪:“他每次都按时到。放学后就来,跟着做完练习就回家,既不多话,也没旷课过。”就这样默默无闻跟练了一年多,直到初二才有机会跟着杨永强去看镇运动会的比赛,给参赛的短跑选手做后勤,帮着在砂地上砸长钉子固定起跑器。
但随着身体发育,苏炳添逐渐表现出了短跑的天赋。他初三时长到1.65米,在同龄人中倒不是可以拿来炫耀的身高,但在每周的测试上能跑到11.5秒左右,跑姿非常协调流畅。当时古镇体委主管田径的总教练陈丽英记得,第一次看苏炳添跑步的印象是“步频快,自然动作很好。有的人跑起来很用力,但就是不向前。他跑起来很轻松,却有很‘去’的感觉”。2006年中山举办市运会,古镇没有合适的100米运动员参赛,杨永强刚好上镇体委办事,就随口说了一句“让苏炳添去试试吧”。他在这次市运会上跑了11.3秒,只比第一名差百分之一秒。
这是苏炳添踏上专业赛道的开始。除了成绩之外,他不温不火又镇定自若的性格更给人留下印象。“我们带孩子出去比赛,紧不紧张一眼就能看出来。赛前四处张望,脸色紧绷,不停跑厕所,前一晚睡不着觉,各种状况……但从来没有看到苏炳添这样。”杨永强回忆,“市运会那次跑完后,因为成绩不错,有教练来问他,他也很淡定,就说有什么去问我老师。”或许因为这种镇定的天性,苏炳添在比赛时有极高的专注度。陈丽英曾多次带队去市里参加比赛,这位教练说:“有体育特长的孩子一般都调皮好动,相互打闹,常常会忘记做赛前准备,需要老师一再去提醒,但苏炳添比赛前会自己默默地做好准备活动,不听别人讲话,也不跟人打闹。”
要说成绩的话,当时在他上面还有不少人。虽然成为地方赛事上的热门人选,仍然还不是让人一眼就下定决心要培养的种子选手。陈丽英曾带着苏炳添几次去市体校,两位男教练都没有看上他,觉得他身材太矮,将来没有发展空间。但对有能力洞察运动员素质的人来说,苏炳添无疑是个充满魅力的选手。他不是那种天才型运动员,看一下外表就让人心悦诚服,但反过来说,他那样的身材竟能跑出这样的成绩,说明他身上必定有特别的地方。
教练
袁国强看起来和苏炳添是同类型的运动员,他身高不到1.70米,却创造了中国男子百米电子计时的第一个全国纪录,之后又两次打破自己的纪录。他拥有小个子运动员天生的高步频,以及不太容易获得的大步幅,还有因为身体而不容推翻的自信:“百米短跑没有障碍物,运动员只需要不停地翻动双腿向前跑,对身材的限制是最小的。”他是苏炳添的教练,钻研的是如何将步频、步幅与身体条件完美结合的理论。
袁国强从2007年开始带苏炳添,他对这个年轻人的第一印象是“跑起来很协调,像一个球”,而他的任务是帮苏炳添“把小球变大球”。也就是说,在保持高步频的前提下,加强他的核心力量,增大步幅,同时保持动作协调和流畅节奏——这是一件技术含量相当高的事情。
都是广东人,都是小个子的百米选手,让这对师徒间有不同寻常的默契。苏炳添冷静地坚守自己的节奏,扎扎实实地独自消化训练计划,训练结束后会写日记,记录自己的在训量,应该怎么练,应该注意些什么。袁国强也相信自己会动脑思考的苏炳添。“训练上的自觉性是苏炳添的一大优点。”袁国强说,“他看中了一件事就会认真去做。比如他想着破10秒,他的训练就围绕着这个目标展开。即使是比较枯燥的力量训练,他每次都做得很足、很认真,不会说坐在那里聊天或者拿着手机看,属于那种投入、敬业的运动员。”
训练场上的他们看起来保持着彼此都感觉舒适的共生关系。袁国强不会不分青红皂白地发号施令,也不会亢奋地大声喊叫,鼓吹“精神论”,只有回放跑步视频时,他们才在一起用粤语低声交流。双方有一种沉默的尊重和信任,苏炳添接受采访时也不见他守在旁边,只是中途进来,默默往桌上放了两袋芒果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