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首位UFC世界冠军张伟丽(左)和张太海(右)
容易忽略或误会的细节在聊天中,四位“格斗人”还特意提出了片中的一些细节。他们觉得如果缺少专业知识,这些细节可能会被观众忽略或误解。
张太海指出影片中所使用的词汇“格斗”其实并不严谨。在回忆段落里,青年向腾辉练的是散打,而后期孩子们参加的比赛,明显采用的是MMA(综合格斗)规则。“格斗也好、搏击也罢,都是一种泛指。细分下来有散打、拳击、摔跤、跆拳道、泰拳、自由搏击(KICK BOXING)、综合格斗等多种类别,只有练过的人才能分清。电影为了照顾普通观众,就都统一为了格斗一词。”
郑召玉提到小孩刚开始练格斗时,有一段在沙土坡上不停击打的片段。普通观众可能误会这段戏在表现格斗的耍勇斗狠。其实,这是一项针对性很强的训练,叫“地面锤击”。
“我们现在通常用布人或胶人等道具来辅助练习地面锤击技术,但片中小孩刚练格斗时向腾辉还很穷,条件有限,只能让他们在沙坡上练。”
老郝在看片时发现了一个有趣的事,虽然孩子们的格斗动作都很规范,但王宝强在片中为数不多的几次出手,却带有传统武术的影子。“他是‘少林俗家弟子’,一些发力习惯可能很难彻底改变了。”
小宋则想提醒大家,片中很多对练段落并没有把护具穿戴齐。“虽然能够理解影片是为了突出这群草根拳手的不容易,但我希望大家意识到对抗练习的危险性。我们做对练,还是应该把护具带齐。什么体重就配什么拳套。避免受伤还是很重要的。”
张太海还有一个担心,《八角笼中》关注的是格斗圈中起点最低的一群人,观众不要因此就觉得格斗圈素质低、环境差。其实随着近几年职业化的发展,从业者的文化素质普遍有了提升。
郑召玉坦言,虽然现在格斗选手的文化水平大都为初高中,但职业俱乐部普遍和一些院校机构有合作,只要选手自己有意愿,他们完全可以利用训练之余,完成学历上的提升。“职业体育更尊重选手的个性发展和选择自由。”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虽然很多格斗题材的影片里都会设计“服用违禁药品”的桥段来激化戏剧冲突,但其实这种事在现实中并不存在。
郑召玉解释道:“我从没听说过格斗选手利用违禁药品来提升竞技水平的。一方面是咱们国家对这方面管理非常严格。另一方面,格斗不是纯粹比拼力量和速度,违禁药品并不会立竿见影。”
“现在格斗行业对运动科学越来越重视,不仅训练器材更丰富,训练体系更科学,而且还可以聘请运动生理学、康复学的专家来为选手保驾护航。科学的进步,才是竞技水平提高和运动寿命延长的最好保障。”
【文/满囤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