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维徳花瓶
众人见此瓷瓶长颈、瘦腹、高足,釉色透明,色泽浓艳,无不点头称赞,可再仔细端详,却连连摇头,不禁哈哈大笑起来。
只见瓶颈处有一段铭文,大意为:信男张文进,为了祈求家人平安,特地供奉一对花瓶。落款时间为至正十一年四月。
这时间正是好笑之处。
考古收藏界,谁人不知元代无青花瓷?上好的瓷瓶均出自明朝之后,这几乎是国史中的定论,竟然还有人大肆伪造,多可笑?
于是琉璃厂的专家们当场给这对花瓶判了死刑。
吴贲熙不服气,又到别处问询,哪知接连碰壁,只好带着瓷瓶悻悻而归。
后来几经辗转,卖给了专门收藏中国瓷器的英国戴维德爵士。
哪知,后来的一篇论文,竟一夜之间让这对花瓶声名鹊起,价值连城。
1952年,美国学者约翰·波普发表了一篇有关十四世纪青花瓷的论文,文中将这对瓷瓶列为至正型青花瓷的标准器。
他还为这对中国瓷瓶起了个“洋名字”,叫“大维德花瓶”。
此后,世界各地陆续发现元青花珍品,不过三百多件,大多流落在外,国内收藏最多的博物馆中仅有19件。
如此多的珍贵文物流落到了异国他乡,难怪很多人都说:
“没有中国人能够笑着走出大英博物馆。”
敦煌文物以上文物,大家可能比较陌生,十大镇馆之宝中最后一件,想必是耳熟能详。
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大量西方探险家以“科学考察”为名进入中国,明目张胆地偷盗文物,敦煌壁画就是其中之一。
大英博物馆中的敦煌壁画
他们拿起锋利的刀子,小心翼翼地把壁画所在的墙面切成弧形,尽量不去破坏掉外面的稀泥层。
可惜割下来的壁画太大,只好用锯子将其大卸八块,装进箱子,用骆驼和马运出沙漠,运出中国。
大英博物馆中收藏了许多珍贵的敦煌壁画。
此外,还有大量莫高窟藏经洞中的经书经卷(被称为敦煌遗书),多达一万三千件,是国内收藏量的三倍。
说起“敦煌遗书”流失海外,不得不提及王道士。
此人乃清兵出身,退伍后成为道士,云游到莫高窟后,被吸引而留下。
某日,他请人抄写经文。休息时,抄写者用烟袋锅敲打过道的墙壁,突然听到清脆的回音,顿时心中起疑。
赶紧叫来王道士,在墙上敲开一个小洞,眼前的景象惊掉了他们的下巴,只见里面满满当当,堆的全是文物!
藏经洞
王道士不知,他偶然间打开的,竟是传世宝藏的大门。
他不懂这些经卷文物的真实价值,于是想找人问个究竟。
先后拜访过敦煌知县、甘肃道台叶昌炽等人,可惜他们都没有给出保护文物的措施,只命他看好藏经洞。
这时,英国人斯坦因却闻风而来,提出要购买经卷,王道士一口回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