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子成份
一.句子成份的性质
(一)配对性
句子结构中的直接构成成分,往往是两两相对的,是同现的,相互依存的,这就是句子成分的配对性。
句子成分的配对性通常体现在,具有直接关系的句子成分之间往往是对应关系:
句子成分配对性的特点是:具有配对关系的句子成分之间是同现的,相互依存的,离开了一方,另外一方也就无所谓存在了。
这一点,在前边的“语法概说”中,已经有所表述,这里不再讨论。
(二)应对性
句子成分的应对性,指的是某些句子成分之间可以互易位置,而句子的意思基本不变。
汉语句子成分应对性通常体现在以下几种情况。
1.主—宾应对:主语、宾语互换位置而句子的意思基本不变。如:
① 三个人坐一条凳子。→一条凳子坐三个人。
② 西昌通火车了。→火车通西昌了。
③ 自古英雄出少年。→自古少年出英雄。
2.定—中应对:句子中的定语和中心语互换位置而句子的意思基本不变。如:
① 水汪汪的眼睛。→眼睛水汪汪的。
② 朵朵白云,阵阵春风。→白云朵朵,春风阵阵。
3.状—中应对:句子中状语和中心语互换位置而句子的意思基本不变:
① 你错写了几个字。→你写错了几个字。
② 四周出奇地肃静。→四周肃静得出奇。
③ 车子很慢很慢地开着。→车子开得很慢很慢。
4.主—谓应对:句子中的主语、谓语互换位置而句子的基本意思不变。如:
① 一斤白菜三元钱。→三元钱一斤白菜。
② 一张死契六十块大洋。→六十块大洋一张死契。
上述各种应对关系的事实都是存在的,语法研究要做的是:进一步找到上述各种易位的条件
二.主语、谓语
(一)主语的语法构成
总体上说,可以充当汉语主语的语言成分很多。在汉语的词类中,除了副词、叹词和各种虚词之外,其他各类实词和词组都可以充当主语。就此而言,汉语的“主语”似乎是比较讲究“民主”的——汉语的主语不是“名词性成分”的专利。
从具体情况来看,汉语主语通常由以下各种成分来充当。
1.名词性成分充当主语。这是汉语最为常见的主语构成形式。如:
① 他松了一口气。
② 小王走了。
③ 母亲和宏儿都睡着了。
④ 这来的便是闰土。
⑤ 科学的春天到来了。
2.数词、量词、数量词组作主语。如:
① 九是三的三倍。
② 个个是英雄。
③ 一公斤等于二市斤。
3.处所名词、方位名词、方位词组作主语:
① 郊外很干净。
② 中午太热。
③ 村子的东面是一条河。
与这类主语相配和的谓语通常是描写、判断或者说明性的。
4.动词性成分、形容词性成分充当主语。如:
① 去是正确的。
② 辱骂和恐吓绝不是战斗。
③ 写得清楚不等于写得好。
④ 向群众宣传是对的。
⑤ 我们讨论讨论好不好?
⑥ 俭朴是一种美德。
⑦ 聪明伶俐是他的天性。
5.介词短语充当主语。如:
① 沿着荷塘是一条小煤屑路。
② 靠西墙是一片竹林。
上边较为详尽地讨论了汉语主语的语法构成情况。之所以要如此细致地分析汉语主语的构成情况,目的还是在于提醒人们:汉语的主语不像一般人想像的那样,都是由名词性成分充当的,一些非名词性成分,甚至于个别由虚词参与构成的短语,有时也可以充当主语。隐含在这种现象背后的最为基本的原因还在于:汉语的词类和句子成分之间不存在简单的、一一对应的关系,而是一种一对多的或者交叉的关系。
课前提问
(1)词和短语的相同点有哪些?
(2)词和短语在结构上的不同点是什么?
(3)句子成分的两种特性是什么?
(4)主语的语法构成说明什么问题?
(二)主语的语义类型
上边谈到的主语的语法构成,主要是从主语的自身来讲的:汉语的主语都是由哪些成分充当的。此外,汉语的主语还可以从它与句中动词的逻辑、语义关系上来观察。这就是主语的语义类型。
从语义的角度来看,汉语的主语总体上可以区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施事主语:句子的主语是句中动词所表示的动作行为的发出者。如:
① 小王已经吃完饭了。
② 他 走了。
2.受事主语:句中主语是句中动词所表动作行为的承受者。如:
① 信 写完了。
② 饭 吃过了。
③ 他被人推醒了。
3.当事主语:交际双方交谈时涉及到的第三者。如:
① 这个学生我教过。
② 老张这个人我听说过。
4.工具主语:主语是动作行为的工具。如:
① 这把刀我切过菜。
② 那个筐子只能装菜。
5.时间、处所主语:主语表示时间、处所。如:
① 中午太热,就不要来了。
② 山顶上是一片树林。
通过上边的讨论,我们可以了解到:在语义上,汉语的主语不一定都是施事,受事、时间、处所、工具等等也都可以充当主语。研究汉语主语的构成,可以明确汉语主语在语法构成方面不同于其他语言的特殊性,并以此印证汉语语法的特点。
(三)谓语的语法构成
1.在通常情况下,汉语的谓语由动词、形容词性成分构成,如:
① 他来了。
② 我愕然了。
③ 他能干、会说。
④ 故乡好多了。
2.主谓短语也可以充当谓语,如:
① 他神色慌张。
② 什么事他都明白。
3.有时谓语可以是谓词性代词,如:
① 他怎么样?
② 他这人就这样。
4.此外,数词、量词也可以充当谓语,如:
① 他二十三。
② 歌声阵阵,白云朵朵。
5.有时,名词性成分也可以充当谓语:
① 他四川人。
② 那个人黄头发。
分析表明:汉语的谓语不都是动词、形容词性的,一些名词性成分在一定条件下也可以充当谓语。当然,在语法研究上,这种条件是值得研究的。
三.动语和宾语
(一)动语的语法构成
如前所述,动语是带宾语的成分,它和宾语是相互依存的关系。
从可以带宾语的角度来观察、研究汉语句子成分中带宾语的成分——动语,可以发现动语在构成上大致有以下几种类型。
1.动语最常见的语法类型是动词性成分:
① 他是矿工。
② 我知道他来了。
③ 桥上站着一个人。
④ 大家学习讨论了这个问题。
⑤ 他学会了做饭。
2.个别情况下,动词性的代词也可以带宾语:
⑥ 我怎么他了。
从上边的讨论基本上可以看出:汉语的动语基本上是动词性的。
(二)从宾语的角度看动词的类
从带宾语的情况,可以看到动词内部的种种差异。基本上有以下几种情况。
1.有宾动词:可以带上宾语的动词。有以下几种:
(1)单宾动词:只带一个宾语的动词。
a.体宾动词:只能带名词性宾语的动词。如:
种庄稼 拔草 写信 穿衣服 建设国家 垄断市场
b.谓宾动词:只带谓词性宾语的动词:
禁止吸烟 企图反抗 感觉身体不舒服
渴望自由 予以驳斥 严加防范
c.自由动词:可以带上述两种宾语的动词,又称“万能动词”。如:
喜欢:喜欢数学 喜欢小孩 ( 名词性宾语)
喜欢打球 喜欢热闹 ( 名词性宾语)
怕: 怕热 怕水 ( 名词性宾语)
怕冷 怕挨打 ( 名词性宾语)
(2)双宾动词:可以带两个宾语的动词。如:
我给他一本书。
我送你一支笔。
我借给他三十块钱。
2.无宾动词:不带宾语的动词。有两类。
(1)典型的无宾动词:不带宾语,也不能扩展。如:
病 醒 休息 出发 发抖
(2)离合词:通常不带宾语,有时可以扩展出宾语来:
睡觉→睡了一觉 革命→革他的命 上当→上了别人的当
其他还如“结婚、打仗、作主、走路”等等。
三)宾语的语法构成
汉语宾语的语法构成情况也比较复杂。
1.最常见的宾语当然是名词性的:
① 我是教师。
② 他写完信了。
③ 我正在打电话。
④ 他打了一场篮球。
2.动词、形容词性成分也可以充当宾语:
① 他们开始行动。
② 我学会了开车。
③ 他认为干得不错。
④ 自己觉得很美。
⑤ 他受到了热烈的欢迎。
上边的讨论证明:汉语的宾语不都是名词性的,也可以是动词、形容词性的。语法研究要进一步讨论的是,在何种条件之下,汉语的非名词性成分可以充当宾语。
(四)宾语的语义类型
宾语的语法构成,主要是从宾语自身来考察宾语的情况。而宾语的语义类型则是联系它与动语的关系而进行的。从这一点出发,汉语的宾语可以有以下几种类型。
1.受事宾语:宾语是句中动词所表示的动作行为的承受者。这是最典型的宾语,有人称为“逻辑宾语”。如:
① 他打人。 ② 我吃饭。
③ 小王写字。 ④ 老李打井。
2.施事宾语:宾语是句中动词所表示的动作行为的发出者。如:
① 前面走过来一个人。
② 胡同里飞出来几只燕子。
3.工具宾语:宾语表示句中动词所表示的动作行为的工具,如:
① 他在刻钢板。
② 我用毛笔,你用钢笔。
4.处所宾语:宾语表示句中动词所表示的动作行为发生的处所,如:
我一直吃食堂。
5.原因宾语:宾语表示句中动词所表示的动作行为的原因,如:
① 他正在笑自己。
② 他一直呆在家里养肝病。
6.目的宾语:宾语表示句中动词所表示的动作行为的目的,如:
① 他在跑调动。
② 我去忙器材。
7.角色宾语:宾语表示句中动词所表示的动作行为的角色,如:
① 他唱青衣。
② 小李踢中锋。
研究表明,汉语宾语的语义类型是非常丰富的,具体语义类型一时难以列举完毕,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汉语的宾语在语义上不都是受事。
课前提问
(1)汉语谓语构成情况怎样?
(2)汉语谓语构成情况体现什么原则?
(3)动语和谓语什么关系?
(4)汉语动语的构成情况怎样?
(5)单宾动词的情况怎样?
(6)无宾动词的内部情况怎样?
(7)宾语从语法构成上说明什么问题?
(8)宾语的语义类型根据什么划分的?
(一)定语的含义
定语,是名词性偏正短语中的前附加成分。如:
① (桌子的)材料是木头的。
② 我喜欢(大)房间。
③ 我想找点儿(吃的)东西。
(二)定语的构成
汉语定语的构成成分范围比较广泛,在各类实词、短语中,除了副词和“的”字短语之外,其他各类实词和短语都可以充当定语。如:
① 他买了些新鲜水果。
② 一连开了三天的会。
③ 他们成为了患难与共的朋友。
④ 正在跑过来的小女孩是他的孩子。
(三)定语的种类
定语可以从形式和意义两个方面进行分类。
1.从形式的角度来看,定语可以区分为两种类型:“组合式定语”和“粘合式定语”。
(1)组合式定语:直接附加在中心语之前,中间不加“的”的定语。即“定+中”。比如:
① (他)弟弟考上清华了。
② 我喜欢看(古代)小说。
(2)由结构助词“的”与中心语连接的定语。即:“定+的+中”。如:
①《呐喊》是(鲁迅的)小说。
② (黑色的)天空突然划过一道闪电。
③ 他不太适应(北方的)气候。
2.从意义的角度来看,定语也可以区分为两个种类:“限定性定语”和“描写性定语”。
(1)限定性定语:从领属、时间、处所、范围、数量等方面对中心语加以限定的定语。在形式上,限定性定语和中心语之间不具有应对性。如:
① (他们的)教室很大。 (领属) →*教室他们
② (今天的)事情都做完了。 (时间) →*事情今天
③ (中间的)商店是卖花的。 (处所) →*商店中间
④ (所有的)报纸都卖光了。 (范围) →*报纸所有
⑤ (十二个)月是一年。 (数量) →*月十二个
(2)描写性定语:从性质、状态、特征等方面对中心语加以描述、说明的定语。在形式上,描写性定语与中心语之间具有应对关系。如:
① 女孩都喜欢穿(漂亮的)衣服。 (性质) →衣服漂亮
② 到处都是(绿油油的)庄稼。 (状态)→庄稼绿油油
③ (脖子上吊着望远镜的)连长转过身来。 (特征)
→连长脖子上吊着望远镜
此外,一些数量短语充当的定语似乎也可以看作是描写性定语:
① 他拿出来(几件)东西。 →东西几件
② 今天买了(两条)长裤。 →裤子两条
③ 屋子放得下(四张)桌子。 →桌子四张
其实,将上边的两种定语——限定性定语和描写性定语加以比较,就可以发现两点:
a.在定语中,限定性定语是多数的,定语通常都必须能够对中心语进行某个方面的限定。
b.描写性定语则是定语中的少数的。况且,即使是描写性定语,也是具有限定性的:它的描写性在处于定语位置时还只是隐性的,此时,限定性才是显性的。只有它位移到中心语之后,对原中心语加以描写、说明的时候,它的描写性才得以显化。
描写性定语可以看作是定语的特殊类别。
(四)多层定语及其顺序
1.多层定语
事物往往可以从不同的侧面加以规定或者说明。与此相应的是,在语法中,一个名词性偏正短语的中心语可以从不同的侧面加以限定、描写,这就形成多层定语:一个中心语之前带有多个定语的现象。
2.多层定语的顺序
语言是一种线性的序列,几个定语通常一字排开,先说的在前,后说的在后,这样,多层定语与中心语的空间距离有远有近,于是,就形成多层定语的排列顺序。
研究表明,汉语多层定语的一般排列顺序是:
领属词/名词 时间/处所词 数量短语 动词性短语 形/名词性短语 粘和名词/形容词 中心语
①(我们 今天晚上 那个 — — 歌咏) 比赛改期了。
②(— — 未有过的 — 新的 —) 生活开始了。
③(— — 一个 新来的 — 理科的) 毕业生分来了。
④(— 地上 两本 封面掉了的 — 中学) 教材随风翻动着。
⑤(我们 — 两位 有30年教龄的优秀的语文) 教师也当上了代表。
上边的顺序是一个普通的顺序,有时,出于强调的目的,也可以打乱上述一般顺序。
五.状语
(一)状语的含义及其构成
1.含义
状语,是动词、形容词性偏正短语中的前附加成分。
2.构成
汉语的状语在构成成分上是非常广泛的,研究表明,汉语的各类实词大都可以作状语,各种短语中,除了“的”字短语之外,都可以充当状语。
(1)最常见的是副词、形容词性成分充当状语,如:
① 我[马上]去。
② 他[大度]地说。
(2)名词性成分充当状语,如:
① 他[昨天]走了。
② 咱们[北京]见。
(3)非名词性的代词充当状语,如:
① 他[怎么]说?
② 他[这么/那么]说过。
(4)动词性成分作状语,如:
① 他[感激地]看着我。
② 事情[有计划地]进行着。
(5)数量短语充当状语,如:
① 我[一眼]就看见了他。
② 我曾经[多次]去过北京。
③ 事情要[一件一件地]做。
(6)介词短语充当状语,如:
① 我[为大家]做饭。
② 小王[把自行车]丢了。
(7)主谓短语充当状语,如:
① 他[表情复杂地]看着我。
② 她正[感情丰富地]唱着一首歌。
(二)状语的位置
1.汉语的状语通常位于主、谓语之间。例略。
2.有时,也可以位于句首:
① [昨天],我们去了郊外。
② [在价格方面],他们也格外关照。
很显然,这种位于句首的状语是出于表述的需要,由句中前移过去的,因而,通常可以还原回到原来的位置上:
①'我们[昨天]去了郊外。
②'他们[在价格方面]也格外关照。
3.有时,状语还可以位于句子的末尾,如:
① 他们走过来了,[悄悄地,慢慢地]。
② 我要去广州,[今天晚上]。
这最后一种位置,是有争议的,有人认为 “悄悄地,慢慢地”和“今天晚上”分别是一些独立的小句,不是倒置的状语。
三)句首状语与主语的区别
如前所述,主语是位于句首的名词性成分,而汉语某些名词性成分充当的状语也可以位于句首,那么,当:
NP[时间/处所]+VP
的时候,句首那个“NP[时间/处所]”到底是句首状语呢,还是主语? 就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
研究表明,时间名词/处所名词出现在句首的情况有以下几种,可以分别处理。
1.句首是时间名词、处所名词,其后续成分属以下三种情形之一者,这个句首时间词、处所词应该是主语:
(1)后续成分是形容词性成分。如:
(2)后续成分是名词性成分:
(3)后续成分以“是”为核心:
2.句首是一个时间名词/处所名词,其后是一个主谓短语,且句首的时间名词/处所名词可以后移到主、谓语之间,则句首的时间名词/处所名词是状语:
① [明天],我们去春游。→我们明天去春游。
② [今天],红旗如海,歌声如潮。→*红旗今天如海,歌声如潮。
3.句首是一个时间名词/处所名词,后边是表示“出现/消失”意义的动词,宾语表示不定指的人或物,在句首的时间词/处所词是状语。即:
[时间词/处所词]+出现、存在、消失类动词+不定指名词
例如:
① [上午]走了一伙客人。
② [西屋]有一张床。
③ [台上]唱着戏。
总之,状语是汉语各种句子成分当中使用比较灵活的一个分子,其中有许多问题尚待进一步研究。
课前提问
(1)定语的分类可以从哪几方面进行?
(2)组合式定语和粘合式定语本质差异在哪?
(3)描写性定语和限定性定语本质差异在哪?
(4)定语对中心语最本质的功能是什么?
(5)状语的位置有几种?
(6)什么情况下会使句首状语与主语发生混淆?
(7)应该怎样理解补语?
六.补语
(一)补语的语法构成
从总体上说,汉语的补语在语法构成上,也是比较丰富的。一般认为,除了名词、代词、数词、量词、“的”字短语之外,其它的汉语词、短语都可以充当补语。研究表明,汉语的补语构成起码有以下几种情况。
1.形容词性成分充当补语。如:
① 太阳映<红>了大地。 (形容词)
② 他们干得<又快又好>。(形容词性短语)
2.动词性成分充当补语:
① 他站<起来>了。(动词)
② 他说得<有道理>。(动词性短语)
3.数量短语充当补语:
① 武汉我去过<一趟>。
② 这种事我经历过<一次>。
4.主谓短语作补语:
① 他感动得<热泪盈眶>。
② 小李讲得<唾沫四溅>。
(二)补语的语义类型
汉语补语的语义类型是根据补语与中心语的语义关系来确定的。由此出发,汉语补语的语义类型可以区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结果补语:表示动作行为的结果的补语。如:
① 这句话听<懂>了。
② 家具修<好>了。
2.程度补语:表示动作行为及性状的程度的补语。如:
① 他气<极>了。
② 病好了<一些>。
③ 好得<很>。
3.趋向补语:表示动作行为的趋向的补语。如:
① 他走<过去>了。
② 他拿<来>一支笔。
4.数量补语:表示动作行为的数量的补语。如:
① 他又看了<一遍>。
② 他被人踢了<一脚>。
5.可能补语:表示动作行为的可能与否的补语。如:
① 这件事做<不得>。
② 饭还吃<得饱>。
6.时间、处所补语:表示动作行为的时间、处所的补语,如:
① 他已经走到<操场上>。
② 把这个拿回<办公室>。
③ 鲁迅生于<一八八一年>。
④ 他讲了<五个小时>。
(三)宾语、补语的顺序
宾语和补语都是位于谓语核心之后的成分,即:
V+〈R〉+O
因而它们的排列顺序可能不止一种。总体上说,汉语的宾语和补语的顺序有以下几种。
1.(动 宾) 补,如:
① 我找了他几次。→我(找了 他) 几次。
② 你拿一本书来。→你(拿 一本书) 来。
2.(中 补) 宾,如:
① 他叫来三个农民。→他(叫 来) 三个农民。
② 我送去几封信。→我(送 去) 几封信。
3.[(中 补) 宾] 补,如:
① 我们走回家去。→我们[(走 回) 家] 去。
② 他从怀中掏出一本书来。→他从怀中[(掏 出) 一本书] 来。
(四)数量宾语和数量补语
如前所述,补语和宾语都是位于动词核心之后的成分,而且,宾语和补语都可以是由一个数量成分充当。这样,有时,位于动词之后的成分如果是一个数量成分,那么它到底是一个数量宾语,还是一个数量补语:
动词性成分+数量成分(宾语/补语?)
就需要进行界定。具体的界定方式有以下几种。
1.看数量短语中量词的性质:如果是一个名量词,这个数量短语通常是一个宾语;如果是一个动量词,这个数量短语通常是一个补语:
① 这类书我看过三次。(三次,动量词,补语)
② 这类书我看过三本。(三次,名量词,宾语)
2.看数量短语之后是否可以补出与量词相应的名词。如:
① 我瞄准靶子,打了一枪。
→我瞄准靶子,打了一枪+ 。 (一枪,动量词作补语)
② 我瞄准靶子,打了一发。
→我瞄准靶子,打了一发+子弹。(一发,名量词作宾语)
3.看谓语核心动词的性质:如果谓语核心动词是一个非动作动词,其后边的数量短语一律是宾语而不会是补语——补语是对动作行为的量进行补充的。如:
① 三次变成了两次。
② 总共有四次。
③ 这是四个,不是五个。
④ 不像十六米。
七.中心语
(一)中心语及其种类
1.中心语:偏正短语中的核心成分。
2.宏观上的偏正短语分为定中短语、状中短语、中补短语,所以,与之相应的中心语也应该有三种:定语的中心语、状语的中心语和补语的中心语。
(二)定语的中心语
1.通常由名词性成分充当:
① 春天的阳光很亮。
② 我的书和笔都丢了。
③ 他是一个好人。
④ 我只要这一个。
2.也有由非名词性成分充当的:
① 孩子的离家出走是他没有想到的。
② 作品表述语言的生动、形象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③ 其他人还要去门外迎接外宾的到来。
可见,以往关于“定语是名词性成分的修饰语”的说法是有局限的,汉语定语的中心语不仅仅是名词性成分,一些非名词性成分也可以充当定语中心语。
(三)状语中心语
1.状语中心语通常由非名词性成分充当:
① 他[经常]来。
② 地上[很]干净。
③ 他[总是]又说又笑。
④ 他[确实]精力充沛。
2.有时,可以是名词性成分。如:
① 他[已经]六十三岁了。
② 这些[正好]十八斤。
③ 你[都]大学生了,要注意卫生。
④ 明天[就]春节了。
(四)补语中心语
1.汉语的补语中心语通常由单个的动词、形容词充当:
① 他笑得很开心。
② 北京的冬天冷极了。
2.有时,也可以是一个动词、形容词性短语:
① 他机智勇敢得很。
② 每个人拿出一个笔记本来!
研究表明,汉语的补语中心语通常是一个简单的形式:以一个动词或形容词为常。
八.独立语
(一)含义
独立语,是在句子中不参与句子主体结构组合但具有特定语用价值的成分。因其不参与句子主体结构组合,所以又被称为“外围成分”、“超结构成分”或“游离成分”等等。比如:
① 老王,你过来!
② 据说,你要走了?
例中的“老王”、“据说”都属于独立成分。
(二)种类
汉语的独立语按其性质可以分别为四种:插入语、呼应语、感叹语和象声语。
1.插入语:又叫“插说”。指的是句中帮助表达某种附加意思的独立语。常见的也有四种。
(1)提醒性的:作用是引起对方的注意。如:
① 那片柿子树,你瞧,多么好看!
② 我这身体,大家知道,没问题。
其他还如 “你看、请看、你想、你注意、告诉你”等等。
(2)按注性的:对正文起注释、补充作用,或者帮助正文表达某种语气的插入语。如:
① 你,看样子,有三十了吧?
② 说真的,你那两手就不错。
类似的还如“依我看、可惜的是、遗憾的是、说老实话、不瞒你说、充其量、包括…、即…”等等。
(3)引述性的:表示消息来源的插入语。如:
① 听说,现在有人正在搬东西。
② 在南宋,据说,有许多书是用活字印刷的。
与此相同的还有“相传、据…讲、据…消息”等等。
(4)关联性的:用于上下文之间,表示某种联系。如:
① 总之,这件事是做不得的。
② 反之,就会犯错误。
其他还如“再说、换句话说、这就是说、换言之”等等。
总体上说,插入语是汉语各种独立语中比较复杂的一种。
2.呼应语:用于招呼别的人或物,或者用于应答别人的独立语。如:
① 小王,你来一下! (呼)
② 哎,这就来了! (应)
3.用来表达强烈感情和语气的独立语。如:
① 噢,是牛奶! (叹词)
② 对对,是三个! (肯定独立语)
③ 不,他没来! (否定独立语)
4.象声语:摹拟自然界声响的独立语。如:
① “啪——啪——”就是两枪。
② “呼——呼——”,风刮个不停。
(三)特点
通过上边的讨论可以看到,汉语独立语总体上有如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1)具有相对的独立性,通常与别的成分用标点隔开。
(2)出现位置有一定的灵活性,有的可以分别出现在句首、句中、句尾,有的可以分别出现在上述三个位置中的两个。如上述①中的“老王”还可以出现在句尾:
①'你过来,老王!
相应的,②中的“据说”也可以有另外不同的出现位置:
②'你,据说,要走了?
③'你要走了,据说?
其实,这也正是“独立”含义的本质所在。
上边讨论的是汉语的句子成分的问题。其核心内容有以下几点:
一.要明确汉语各种配对关系的句子成分的个性,相互之间的句法、语义联系。
二.要明确汉语各种句子成分在句法构成和语义个性方面的不同与西方语言的种种个性特征。
三.明确汉语各种有纠葛的句子成分之间的种种现象,以及具体的界定方式、方法。
课前提问
(1)什么是结果补语?请举例?
(2)可能补语在结构上有什么特点?
(3)宾语和补语的排列顺序有几种?
(4)数量补语与数量宾语发生纠葛有几种情况?
(5)独立语中的“独立”是什么意思?
(6)独立语有几种?
(7)独立语有什么特点?
(8)什么叫句型?
(9)什么叫句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