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芹是伞形科水芹属多年生水生性宿根草本植物,别名刀芹、蜀芹、水英、野芹菜、楚葵等。原产我国、印度和印尼,亚洲各地均有栽培。根白而细,茎中空,无毛,有棱角,直立生长。根出叶丛生,叶柄细长,基部短鞘状,包住茎部,多带红色。茎的先端开白色小花,复伞形花序,果实褐色,椭圆形,顶部尖锐无毛,内有种子1枚,完全成熟的果实不易采收。以嫩茎和叶柄供人们食用。
生物学特性适应性较广,耐寒性强,霜后仍能保持绿叶。栽培适温为20℃左右,10℃以下茎叶停止生长,日照长短对水芹生长发育有很大影响,在秋冬季短日照条件下,水芹叶生长旺盛,在春夏季长日照条件下,水芹节间伸长,匍匐茎生长,也是开花结实的生殖生长时期。
水芹种植技术国内大多数地区的水芹都实行浅水栽培,即在整个栽培过程中均采用浅水灌溉,在其不同生长阶段,水位深度变化在0~10厘米之间,最深不超过20厘米。用这种方法栽培的水芹,一般品质较好、营养成分含量较高,而产量略低于深水栽培。这里仅介绍浅水水芹栽培技术。
1.水田选择
一般应选择地势不过于低洼、能灌能排的水田。要求土壤含有机质1.5%以上,保水保肥力较强,淤泥层较厚,土壤微酸性到中性,其前茬作物多为两熟茭白、早藕和席草等;后茬作物多为荸荠、慈姑、菱白和莲藕等。
2.品种选择
所有水芹品种均可用于浅水栽培,但为求产品品质好,多用圆叶类型的品种。
3.整地施肥
为提高耕地质量,力求放干田水,深耕细耙,耕深20~30厘米。并施入比较充足的有机肥,粪肥、绿肥或厩肥均可,每亩施肥量2000~3000千克。其中可掺施氮化肥,如尿素等15~20千克,以促进苗期生长。耕耙、施基肥后,水田四周和中央要开围沟和中沟,以利灌排均匀。田面做到光、平、湿润为度。
4.催芽和排种
水芹早熟栽培必须先行催芽,适期排种,才可提早采收上市。一般栽培无需催芽,待气温降至适于水芹发芽时,开始排种,但生长和采收相应推迟。
催芽常在排种前15天左右开始进行,长江流域多在8月上旬,当地气温降至27℃左右时开始。先从留种田中收割老熟的母茎,要求茎粗(直径)1厘米左右,剔除直径1.5厘米以上及0.5厘米以下的过粗、过细母茎,将其基部理齐,除去杂物,捆成直径30厘米左右的圆捆,并剪除其无芽或只有细小腋芽的顶梢。将捆好的母茎交叉堆放于接近水源的树荫下,堆底先垫稻草一层,堆高和直径一般不超过2米,堆上再盖稻草一层,早、晚各浇洒凉水1次,降温保湿,保持堆内温度20℃~25℃,以促进母茎各节叶腋中休眠芽萌发。每隔5~7天,于早上凉爽时翻堆1次,冲洗去烂叶残屑,重新堆好,调换位置,使受温均匀。
一般经15天左右,多数腋芽萌发长达2~3厘米时,即可排种。排种一般于当地气温降至25℃左右时进行,长江流域多在8月下旬,无论已催芽或未催芽的母茎均应于这时排种。排种方法是将母茎基部朝外,梢头朝内,沿大田四周做环形排放。茎间中部彼此相距5~6厘米,基部相距稍大,而梢部稍小。整齐排放1~2圈后,即可进入田中撒放,但参加排种人员均应从田的一边按等距站齐,从一边向另一边后退撒种,并应在后退时不断摸平脚印洞穴。撒放力求均匀,随时用手或小棒拨平、拨匀。排种应选阴天或在晴天下午3~4时后开始,以防烈日晒蔫芽苗。每亩需排种母茎200~250千克。排种后保持田沟中有大半沟水,田面充分湿润而无水层。特别是催芽后排种,要防止浅水日晒后升温过高,烫伤新根。
5.水芹种植管理
(1)灌溉、排水排种后日平均气温仍在25℃左右,最高气温可达30℃左右,田间应保持湿润而无水层,防止积水或土壤干裂。如遇暴雨,应及时抢排积水,防止种苗漂浮或沤烂。排种后15~20天,当大多数母茎腋芽萌生的新苗已生出新根和放出新叶时,应排水搁田1~2天,使土壤稍干或出现细丝裂纹,以促进根系深扎。然后灌入浅水3~4厘米,往后进入旺盛生长阶段,需持续保持浅水。
(2)分期追肥一般分3期追肥,第一次结合轻搁田追施速效氮肥1次,每亩浇施20%~25%的腐熟粪肥液或1%的尿素化肥液2000千克左右,如基肥充足、新苗生长旺盛,此次追肥可以不施。第二次追肥和第三次追肥分别在第一次追肥后每隔15~20天进行1次,腐熟有机肥和氮化肥液交替使用,施入数量比第一次增加20%左右。不宜单施氮化肥,以防产品品质下降,风味变差。
(3)匀苗移栽排种后30天左右,当新苗株高达到13~16厘米时,结合下田除草,进行匀苗移栽。因排种后萌芽生长成苗难以均匀一致,必须通过匀苗移栽加以调整。即将生长拥挤处过密的苗连根拔起,每2~3株为1簇,重新栽插于缺苗处,使全田每距10~12厘米有苗2~3株,并对过高的苗适当深插,促使生长整齐。
6.深栽软化
为提高产品品质,常在日平均气温降到15℃左右,植株高度已达35~40厘米时,进行深栽软化。即将植株逐一拔起,每15~20株并成1簇,理齐根部,双手抱紧,深栽入泥中,深15~18厘米,全田普遍深栽1次,使植株下半段没入泥中,在没有光线的条件下植株下半段逐步软化变白,直至采收才予拔起,软化期间应停止施肥,以防引起腐烂。
7.水芹采收
水芹排种后90天左右可开始采收,一般根据市场需要,分期分批陆续采收,从冬季一直采收到春季。在长江流域,约从11月中、下旬开始,一直收到次年3月结束。过期茎叶粗老,粗纤维增多,不堪食用。采芹连根拔起(www.Cyone.com.cn/),洗净污泥浊水,剔除黄叶,将植株理齐,捆扎成把,每把1千克左右,集中装运上市。水芹不耐严寒,当气温降至-1℃以下时,就会受冻,故当天气预报有寒潮到来前,须及时在水芹田灌入深水,至仅露上部绿叶为度,待寒潮过后,再将水放排。水芹采后只能短期贮放,在5℃~10℃下可保鲜2~3天,故需按市场销售情况定量采收。一般产量为4000~5000千克/亩,高产可达6500千克/亩左右。
水芹留种水芹种株(母株)应在未经深栽软化前选留。及时从符合所栽品种特征的丰产田块中,选拔健壮植株作为种株,移栽于预先准备好的留种田中。种株要求株高中等,茎秆较粗,节间较短,分株较集中。留种田应选避风向阳、排灌方便的水田,精耕细耙,每亩地施腐熟粪肥1000~1500千克做基肥,选取种株后,立即栽插。按行、株距25厘米见方,每3株为1丛,理齐根部,栽插入土。田中保持浅水4~5厘米,成活后每亩撒施草木灰50千克左右,寒潮到来前适当灌深水防冻,回暖后即行排浅,保护种株安全过冬。次春气温回升达15℃以上,应注意勤换田水,保持水质清洁,并视种株生长情况追肥。如茎秆粗壮、叶色油绿,表明不缺肥,可不追肥;如叶色黄淡、茎秆较细,要追施肥料1次。要注意氮、磷、钾并重,防止偏施氮肥。抽序开花时可喷施0.2%的磷酸二氢钾2次,以补充磷、钾肥。春暖以后留种植株易发生病虫害,应注意检查和防治。在种株抽序开花以前,常会出现分株过多、株间过密等现象,容易引起种株徒长,并易滋生病虫害。在长江流域,这种情况多在4月中、下旬发生,应及时疏除部分分株,保持田间通风透光,同时疏下的分株也可作为商品菜上市销售。种株进入抽序开花后,应注意保护种株,防止人畜下田践踏,直至种株成熟。开花后可逐渐排浅田水,但要保持土壤始终充分润湿。
水芹种植期间的病虫害防治1.病害防治
水芹的主要病害有斑枯病和锈病,一般病情发展较慢,只要防治及时,不致造成严重危害。
(1)水芹斑枯病斑枯病属真菌性病害。在长江流域一般于秋季开始发病,一直可延续到次年春季,主要危害叶片。病原菌孢子首先从中、下部叶片侵入,渐及上部叶片。在叶片上初生淡褐色斑点,逐渐扩大为椭圆形,直径3~4毫米,外围有褪绿或发黄的晕圈,病斑中央灰白色,有稀少的小黑点,即病菌的分生孢子器。病斑增多和扩大后,可引起叶片提早枯黄,造成减产。
防治方法:注意及时匀苗移栽,防止株间拥挤,促进通风透光,以减少感染。施肥注意氮、磷、钾配合,防止氮肥偏多,降低植株抵抗力。发病初期,暂时落干田水,用50%的多菌灵可湿性粉剂,加水500倍和50%的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加水600倍,分次进行喷雾,交替使用。一般每周1次,共喷3~4次。
(2)水芹锈病锈病属真菌性病害。在长江流域发病季节与水芹斑枯病相近,但在留种植株上于第二年春夏常可发病较迟,危害较重,影响种苗质量。植株茎秆、叶片和叶柄均可受侵害。在叶片上初生很小的褪绿斑点,随后中央呈橙黄色疱状隆起,后期表皮破裂,散出红褐色粉末,即病菌的夏孢子。斑点多而密集,并向周围扩大,直至全部叶片变黄枯死。在秋冬季节,植株上产生的夏孢子堆不久又可产生点状或长条状的冬孢子堆,散出黑褐色粉末,即病菌的冬孢子。叶柄上受侵染后初生点状或短条状隆起,不久隆孢变橙黄色,最后表皮破裂,散出红褐色粉末,也是夏孢子。茎上发病的症状与叶柄相似。植株受害后可引起部分叶以至全株早枯,造成减产。
防治方法:与班枯病略同,但所喷药剂宜改为粉锈宁和代森锰锌交替使用。粉锈宁宜用25%的可湿性粉剂加水1000~1200倍喷雾。代森锰锌宜用50%的可湿性粉剂加水500~600倍喷雾。
2.虫害防治
水芹的虫害较少,常见的仅胡萝卜微管蚜1种。胡萝卜微管蚜多在植株苗期和旺盛生长阶段发生,由于翅蚜从邻田迁飞而来,产生多量无翅蚜,集中在植株幼嫩茎叶上刺吸汁液,造成茎叶卷缩和发黄,对产量和品质影响较大。
防治方法:发生初期用40%的乐果乳剂,加水1000~1200倍和50%的抗蚜威加水1000倍交替喷雾防治。可灌深水的田块,也可采用灌水漫虫法防治,即灌深水到全田植株灭顶,用竹竿将漂浮水面的蚜虫及杂草向出水口围赶,清除田外,整个灌、排水过程要求在3~4小时内完成,否则淹没植株过久,将会影响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