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日阳光下,国家速滑馆(“冰丝带”)显得格外亮丽。作为2022年冬奥会北京赛区标志性新建竞赛场馆,它拥有亚洲最大的全冰面设计,冰面面积可达近1.2万平方米。日前,记者走进国家速滑馆,现场看到场地冰板混凝土结构已制作完成,一块约1.2万平方米的水泥地面平整呈现。令人感到惊奇的是,这块巨大的水泥地面的平整度落差最大处不超过5毫米。
国家速滑馆供图
准备制作“最快的冰”
国资公司副总经理、国家速滑馆公司董事长武晓南常用“精耕细作、拔地而起、编织天幕、丝带飞舞,最快的冰和智慧的馆”来形容“冰丝带”。他介绍说,目前国家速滑馆冰板混凝土制作完工,为下一步实现“最快的冰”打下了坚实基础。“10月下旬,我们经过连续48小时不间断施工,终于制作出一块厚17厘米的完整混凝土地面,这一工程的亮点在于,我们将整块地面水平高差控制在4毫米左右,意味着放一个小钢球在地面上,它基本不会滚动。”
国家速滑馆供图
国家速滑馆采用二氧化碳跨临界直冷系统,在混凝土地面下方布满了不锈钢盘管,这也是制冰最重要的设备。正式开始制冰时,二氧化碳将会以液态充满所有不锈钢盘管,考虑到液态二氧化碳给管道带来的压力,施工方选择采用不易腐蚀、承压性强的不锈钢盘管。不过,看似简单的不锈钢管铺设,其中有着极为严苛的要求。
“首先是要保证密闭性,1.2万平方米的地面被一圈圈间隔为10厘米的不锈钢制冷盘管覆盖,累计长度近120公里。这些不锈钢制冷盘管用焊接连接,焊缝近9000道。体量非常巨大,二氧化碳在管道中流动的时候,温度在零下18摄氏度左右,而我们的冰板温度按照速度滑冰的比赛要求要准确控制在零下7至零下9.5摄氏度之间。此外,还要保证所有管道铺设完成后都处在同一水平面上,这两项要求也是未来实现‘最快的冰’的根本保证。”武晓南说。
在混凝土地面养护和机电设备调试完成后,国家速滑馆将正式开始制冰工序。据了解,场馆制冰主要分为冻底冰、喷涂以及画线、修冰等步骤。在冻底冰前要先清扫场地并除尘,确保整体环境达标。然后依靠制冷系统长期运行将冰场地表温度降至零下5摄氏度,再开始向场地浇水制冰工作。预计“冰丝带”首次制冰将需要两周左右时间。届时,国家速滑馆就将实现“最快的冰”。
测试赛运行团队正式进馆
国家速滑馆在即将进入制冰工序的同时,北京冬奥会测试赛国家速滑馆场馆运行团队也正式到位到岗并开始工作。在日前进行的测试赛运行团队场馆踏勘中,各领域成员走进场馆,来到各踏勘点,了解场馆现阶段情况。
武晓南表示,运行团队的到岗标志着前期制定的各种运行计划进入到进馆落实阶段,对于这座标志性新建场馆来说,已经开始了物与物、物与人、人与人之间的磨合。“以技术团队为例,赛时他们要负责计时工作。目前机房的结构已经建造成型,但是相关计时记分设施设备还没到位,后面的设备安装、穿线、调试等工作需要技术团队和施工团队共同完成。运行团队进驻场馆后,先找到各自工作位置、明确职责、找出不足,缺啥补啥,最后达到工程建设收尾与场馆运行之间有效地衔接,真正做到让业主方和团队运行双方像齿轮一样咬上扣,为之后的测试活动等工作做好扎实的基础工作,这也是运行团队尽早进入场馆的意义所在。”
在此次场馆运行团队中,医疗防疫领域团队备受关注。按照要求,北京冬奥会三大赛区各场馆将制定“一场一策”的场馆疫情防控方案。
北京朝阳医院副院长、国家速滑馆医疗和防疫副主任李晓北表示,目前场馆医疗防疫方案已经初步成型,在团队进入场馆后,将开始实地验证防疫流线等方案内容等是否合理并随时进行调整。“我们已经为国家速滑馆组建专业医疗防疫团队,为做好新冠疫情防疫工作,我们将设计最佳的防疫流线方案、分区管理,使得观众、运动员等人群得到有序流动,减少人员交叉聚集,通过专业的管控确保场馆防疫标准达到安全等级。同时,我们将在总结和利用好服务2008年北京奥运会、北京田径世锦赛等经验的基础上,结合冬季运动项目特点,做好针对性培训,做到既保证赛事正常进行,又保证人的健康安全。”
高科技让场馆更“智慧”
按照“冰丝带”未来发展图景,国家速滑馆将最终呈现在百姓面前的是一座“智慧的馆”。如何做到智慧,这其中少不了高科技加持。在大数据和物联网的支持下,国家速滑馆引入了“BIM运维系统”和“一体化定位导航系统”。拥有了“智慧大脑”的速滑馆,未来无论是运动员还是观众,进入场馆后,可以通过手机提供定位导航服务,匹配出到达目的地的最佳路径。此外,机器人问路、无人售卖车以及虚拟冰雪运动等多种新科技成果都将以更成熟、完善的形式呈现,为观众提供更方便、快捷的观赛体验。
“目前,国家速滑馆也在积极探索疫情之下办赛新模式,比如进一步增强智慧售卖水平,提供更全面的机器人指引服务、语言服务甚至是机器人颁奖等,这样观众既能体验到一场充满科技感的奥运会,同时做到尽可能减少人与人之间的接触。”武晓南说,“以自动售卖为例,根据现在需求可能需要修改原有建筑结构、电力配置等,这些也是运行团队进驻后需要和业主方沟通调整的地方,这也凸显出场馆运行团队进驻的另一个优势。”
此外,考虑到赛后场馆利用,满足群众参与不同冰上运动的需求,国家速滑馆1.2万平方米的冰面采用分区制冷方式,做到对每一块冰面实现单独控温,使整个场馆实现“同时运行、不同使用”。同时,国家速滑馆将通过对气流组织进行精心排布,让观众席和冰面的温度、湿度分区,使观众可以在舒适环境中享受比赛。
“我们将充分利用好测试活动,可以让更多老百姓上冰,体现积极参与冬奥热情,传承奥林匹克文化宣传冬季运动。真正做到为群众提供一个冬奥标准的、室内全天候的冰场。”武晓南说。
(原标题:冰丝带打造最快的冰、智慧的馆)
来源:北京日报 记者:吴东 实习记者:卓然
流程编辑:u018
版权声明:文本版权归京报集团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改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