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简述组织设计的影响因素
(1)环境因素。组织的环境因素包括一般环境和任务环境。
(2)战略因素。战略发展阶段和战略类型对于组织设计具有重要影响。
(3)技术因素。技术变化会影响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与协作,组织设计必须考虑技术因。
(4)规模因素。组织规模是影响组织设计的一个重要变量。
(5)组织发展阶段。组织设计要充分考虑组织不同发展阶段的特点和面临的风险。
二、 简述组织设计的原则
(1)目标一致原则。包括目标的一致性和统一指挥。
(2)分工与协作原则。对实现目标所需的工作进行分解和相互协调,在专业分工的基础上实现组织的整体目标。
(3)有效管理幅度原则。在进行组织设计时,管理幅度应控制在一定的水平。
(4)权责对等原则。组织中各个层级的管理者需要拥有开展工作所需要的相应权力,同时承担相应责任。
(5)柔性经济原则。组织设计需要保持一定的灵活性,根据内外环境的变化及时对机构和人员做出调整。
三、 简述事业部组织的结构的优缺点
事业部组织结构的优点:
(1)有利于管理者专注于战略规划与决策。
(2)有利于培养通才。
(3)提高了组织对环境的适应能力。
事业部组织结构的缺点:
(1)机构重复设置导致管理成本上升。(1)机构重复设置导致管理成本上升。
(2)容易滋生本位主义。
四、 简述矩阵制结构的优缺点
(一)矩阵制组织结构的优点:
(1)机动性强。成员从不同的部门抽调,具有很好的机动性。
(2)目标明确、人员结构合理。各项目组有着特定的攻关任务,人员来自与任务相关的部门,结构合理。
(3)通过异质组合实现创新。人员有着不同的专长,有利于相互启发,集思广益,思维的碰撞有利于创新。
(4)沟通顺畅。网络状的信息传递通道使沟通更加顺畅。
(二)矩阵制组织结构的缺点:
(1)稳定性差。任务完成后,成员回到原有部门时的岗位安排容易出现问题,影响组织的稳定性。
(2)多头指挥。容易出现多头指挥的局面,不仅让下属无所适从,而且会影响目标的实现。
(3)权责不对等。项目组负责人属于临时抽调,其责任大于权力。
五、 简述机械师组织与有机式组织的特点
(一)机械式组织的特点:
(1)基于职能的高度专门化。
(2)僵化的职务与权限。
(3)信息集中于高层。
(4)垂直的命令与信息传递。
(5)对组织的忠诚和对上级的服从。
(6)强调固有知识。
(二)有机式组织的特点:
(1)基于知识与经验的专门化。
(2)柔性的职务与权限。
(3)信息的分散与共享。
(4)水平的沟通与信息传递。
(5)对工作和技术的忠诚。
(6)强调吸收外部智慧。
六、 简述结构的演变趋势
(1)扁平化。有效管理幅度不断提高,组织结构越来越扁平化。
(2)柔性化。为更好地适应环境不确定性,组织结构越来越柔性化
(3)无边界化。为保持组织的灵活性和有效运营,组织边界越来越淡化和模糊。
(4)虚拟化。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互联网的普及、移动终端的进化,组织结构越来越虚拟化。
七、 简述非正式组织与正式组织的区别
(1)目标不同。正式组织目标明确,追求的是组织效益;非正式组织的目标不明确,追求的是和谐的人际关系和成员的归属感、满足感。
(2)行为逻辑不同。正式组织要求成员按照组织人格行事,通过非人格化的规章制度约束成员的行为;非正式组织则尊重参与者的个人人格,通过与组织目标无关的约定俗成的规则限制其行为,参与者的行为受情感支配
(3)结合紧密程度不同。正式组织层级分明,信息沟通受到严格的层级约束;非正式组织不存在明确的结构和层级,信息传递的通道完全是开放的、发散的。
(4)权威来源不同。正式组织中领导者的权威更多地来自职位性因素;非正式组织中并没有稳定的领导者,权威来自参与者的非职位性因素。
八、 简述管理幅度设计的影响因素
(1)工作能力。管理者和被管理者的工作能力强,管理幅度可以适当增大。
(2)工作内容和性质。高层级的管理幅度不宜过大;下属工作的相似性越高、计划的完善程度越高、管理的程序化程度越高,有效管理幅度可以随之增大。
(3)工作条件与环境。辅助体系越完备、助手配备情况越优良、沟通工具发达程度和信息化程度越高、业务活动的地理分布越集中、政策稳定性越强,有效管理幅度可以随之增大。
(4)成员的差异性。上下级之间、成员之间的差异性越大,能够实行有效控制的幅度也就越小。
九、 简述影响组织分权程度的因素
(1)组织规模。组织规模越大,需要及时分权以分担管理人员的压力,提高决策的速度和质量。
(2)政策的统一性。如果各部门之间差异较大,需要采取不同的政策,则需要提高分权程度。
(3)成员的自我管理能力。如果各级管理者、组织成员的自我管理能力强,就为分权提供了充分的条件。
(4)组织的可控性。分权应以下级能够正常履行职责,上级对下级的管理不致失控为准。
(5)组织的发展阶段。组织在生成、成长阶段应当适度集权;在成熟阶段、衰退阶段则需要提高分权程度;当进入再生阶段时,有必要提高集权程度。
十、 简述直线与参谋产生矛盾的原因
(1)统一指挥影响参谋作用的发挥。
(2)直线对参谋的轻视和抵制。
(3)参谋不尽责。
(4)参谋过高估计自身作用。
十一、 论述组织的生命周期各阶段的特点
组织的生命周期可分为生成阶段、成长阶段、成熟阶段、衰退阶段和再生阶段。各阶段的
主要特点有:
(1)生成阶段。这一阶段也被称作创业阶段。由于规模较小,组织往往采用比较简单、机械的组织结构,权力集中在高层管理者手中。组织成长的动力在于创始人或团队的创造性,活动复杂性较低,对分权的需求、对管理规范性的要求也不高,但面临着领导力风险。
(2)成长阶段。组织在成长阶段,一般发展速度较快,组织成长的关键在于决策的方向。随着规模的迅速扩大,需要形成一种有机的组织结构,向中层、基层管理者授予更多决策权,组织的规范性提高。与此同时,容易出现沟通不畅、部门之间争权夺利的现象,组织面临各自为政风险,因此需要对组织结构进行必要调整。
(3)成熟阶段。这一阶段,组织成长的动力在于授权,组织结构呈现出规范化的特征:层级关系更加清晰;职能逐渐健全;内部沟通越来越正式化;规章制度更加完善。
(4)衰退阶段。机构臃肿、人浮于事;沟通路径过长导致决策迟缓;过于强调程序和切范形士v规范形式主义蔓延明知组织运行效率低却无法推进改革这一阶段,组织成长的动力在于协调,但同时面临着繁文缛节风险。
(5)再生阶段,组织进人衰退阶段后,要求讲行大胆变革,通过再集权排除阻力、推进改革;迪过流程再造对原来过细的分工进行重新整合;有选择地退出部分业务,降低运行成本;通过扁平化,减少组织层级;采用矩阵制组织结构,提高沟通效率;加强与其他组织的合作,谋求共同发展等。这一阶段,组织成长的动在于合作,而面临的风险是人才枯竭。
十二、 论述直线职能制组织结构的优缺点。
直线职能制组织是综合直线制和职能制两种形式的特点,取长补短而建立起来的组织结构。
直线职能制组织结构的优点:
(1)统一指挥与专业化管理相结合。直线职能制组织既保持了直线制组织的统一指挥优势,又吸取了职能制组织专业化管理的特长。
(2)能够有效减轻管理者负担。职能部门的存在,能够有效减轻管理者的负担,同时规避了职能制组织多头指挥的问题。
直线职能制组织结构的缺点:
(1)协调难度加大。直线部门与职能部门目标不一致,容易引发职能部门越权的现象,导致组织内部冲突增多,增加了组织内部的协调难度。
(2)损害下属的自主性。直线职能制组织的管理者数量增加,容易形成高度集权,有可能损害下属的自主性。
(3)降低对环境的适应能力。直线职能制组织结构缺乏弹性,对环境变化的反应迟钝,难以应对外部环境变化带来的挑战。
(4)降低决策效率。直线职能制组织的部门增多,沟通路径增加,易导致信息传递不顺畅,从而降低决策效率。
(5)增加管理成本。直线职能制组织的管理层级、管理人员数量明显增加,职能部门与直线部门之间的协调难度加大,势必增加管理成本。
十三、 论述非正式组织与正式组织的整合策略。
非正式组织对正式组织的影响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因此,非正式组织与正式组织的整合需要发挥非正式组织的积极作用,减少其消极影响,营造有利于二者整合的组织文化环境。
(1)重视非正式组织的作用。
①满足组织成员的需要。正式组织的成员同时是非正式组织的参与者,由干非正式组织多为自愿组,成员参与其中能够获得一些心理上的满足。
②有利于促进组织内部沟通。由于非正式组织没有层级分明的组织结构,参与者的沟通是水平交叉的,有利于提高组织内部的信息传递质量。
③有利于增加组织成员间的默契,增强凝聚力。非正式组织参与者的沟通往往是在没有压力,有利于形成默契和谐的氛围,增强组织的凝聚力,调动成员的工作积极性。
④有利于组织活动的有序开展。非正式组织只有依托正式组织才能生存,它能够自觉地抵制组织成员违反组织规定、违背公序良俗的丑恶行为的出现,并以独特的方式加以惩戒,对组织的制度、文化形成有益的补充,有利于组织活动的有序开展。
(2)减少非正式组织的消极影响。
①通过提高组织成员在决策中的参与性,避免目标冲突。积极吸纳非正式组织代表参与决策,提高决策透明度和参与度,增强对组织目标的理解和认同程度,以有效避免两种组织之间的目标冲突。
②加强沟通与信息共享,避免小道消息蔓延。组织应注重加强沟通,实现必要的信息共享,使流言、小道消息不攻自破。
③关心成员的工作、生活状况,对非正式组织进行正确引导。组织要关心成员,对于其参与非正式组织舌动给予充分的理解和尊重,将其主要精力引导到正式组织的工作中来。
④鼓励各级管理者参与非正式组织的活动,树立权威。管理者通过参加非正式组织活动,了解组织成员真实想法,树立起亲民形象,提高自身威望。
⑤营造有利于整合的组织文化和氛围。对非正式组织采取一种开放、包容的态度,营造出有利于二者整合的组织文化和氛围。
十四、 论述组织中直线与参谋的关系。
直线与参谋之间既相互联系,又存在明显的区别。
(1)直线与参谋的*
①直线与参谋都是组织的管理者,共同为组织目标服务。
②参谋为直线管理者提供咨询、建议与审查等方面的专业服务。
③直线与参谋都是为了克服管理人员的局限性而设置的。直线部门存在的必要性来自管理幅度的限制,参谋的设置是为了弥补直线管理人员专业知识和精力方面的局限性。
④直线和参谋的角色可以转换。直线管理人员可能作为上级、下级和同级直线管理人员的参谋,而参谋可能在承担一定参谋职权的同时兼任一个部门的直线管理者。
(2)直线与参谋的区别:
①职权性质不同。直线管理者拥有直线职权,是组织指挥链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参谋人员拥有参谋职权,依附于某一个直线部门。
②设置方式不同。直线部门是按照组织层级自上而下逐级设置的,相互之间是一种命令与服从的关系,参谋则是按照专业需求进行设置的,相互之间并不存在明显的等级。
③在决策中的角色不同。直线管理者拥有与其岗位相适应的决策权,而参谋并不具有决策权,只是通过向直线管理者提供建议,从而影响决策。
④考核标准和待遇不同。直线管理者的待遇取决于所在组织层级、职位和绩效,而参谋人员的待遇则由所提供的建议、服务的价值决定。
⑤所承担的责任不同。直线管理者做出决策并对决策的结果负责,而参谋人员只是向直线管理者提出建议,并不承担决策结果的责任。
十五、 论述直线与参谋的整合方法。
(1)慎重对待参谋的设置。
①提升直线管理者的综合能力,适当控制参谋的规模。
②重视参谋对工作的适应性。
③重视参谋的来源。参谋可能来自组织内部,也可能来自组织外部。
(2)明确职责关系。
①明确各自的职责关系。直线与参谋的关系可以简单概括为“直线决策、指挥、执行,参谋思考、筹划、建议”。
②完善直线管理者与参谋的沟通机制。直线管理者在决策前充分听取参谋的建议并对采纳情况、不采纳的理由进行及时反馈,而不是等到问题出现时才寻求参谋的支持。
(3)授予参谋必要的职能职权。为了有利于参谋发挥作用,克服直线管理者非理性因素的影响,组织可以在必要时授予参谋部分职能权力。
十六、 简述扁平化的优点及弊端。
扁平化的优点有:
(1)减少组织层级,便于高层管理者了解各科层组织的运行情况。
(2)大幅削减管理人员,节省管理成本,有效降低协调的难度。
(3)信息传递速度加快,减少信息的过滤和失真。
(4)管理幅度加大,强调员工的自我管理,有利于调动成员的积极性,提高决策的民主化程度。
与此同时,扁平化存在一些弊端,表现在:
(1)管理幅度加大,无形中加重了管理人员的工作负荷。
(2)不同层级间的沟通路径缩短,但相同层级的沟通会产生新的困难。
(3)对管理人员的素质要求较高。
(4)以员工的自我管理、自我控制为基础,要求下属人员自立、自律,否则容易失去控制。
十七、 简述动态网络型组织结构的优缺点。
动态网络型组织结构的优点:
(1)组织结构具备更大的灵活性,以项目为中心的合作能够更好地结合市场需求整合资源,网络中的价值链可以动态调整。
(2)结构简单,多数业务实现了外包,组织结构更加扁平,效率更高。
动态网络型组织结构的缺点:
(1)组织活动多通过与其他组织的合作来完成,稳定性差。
(2)组织的核心是项目,对商业模式的要求高,需要能够持续地为合作企业带来利益。
(3)与外部组织的合作靠利益关系来维系,难以形成组织文化,不利于组织的可持续发展。
(4)采用外包容易引发企业伦理方面的争议。
十八、 简述有效授权的影响因素。
影响授权有效性的因素主要包括:
(1)授权内容。要想发挥组织成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组织就需要进行充分授权,但授权内容应当适中。如果授权内容过多,可能影响上级管理者的权威;授权内容过少,不仅不利于下属积极性的发挥,而且不能减轻管理者的负担。
(2)信息的共享程度。得到授权后,接受方需要在允许的范围内做决策,需要相关信息的支撑。如果管理者仅仅将部分职权授予对方,而不提供充分的信息,下属可能无所适从。
(3)授权者的主观态度。授权者是授权过程的起点,其主观态度对能否进行有效授权具有决定性影响。这种主观态度包括权力观、授权意愿、责任心等。
(4)接受方的条件。接受方需要具备一定的条件,如与授权内容相关的知识、能力、经验和责任心等,这样才能高效率地完成任务。
(5)隐含的奖励。有效授权的另一个影响因素是授权过程隐含的奖励,包括物质层面和精神层面的奖励。接受方在享有权力、承担责任的同时,需要物质上和精神上的褒奖。
十九、 简述授权的原则。
目的性原则、信任原则和权责一致原则。除以上原则外,授权还应遵循级差授权原则、重要性原则、适度原则。(考生可自行展开叙述)
(1)目的性原则。作为管理活动的一部分,授权应该有明确的目的。
(2)信任原则。权力的授予要以双方信任为基础,这就要求上级管理者充分信任下属。
(3)权责一致原则。权责一致的原则要求管理者充分授权并鼓励下属承担相应的责任,这样不仅能够,需提高授权的有效性,也有利于人才的培养。
除以上原则外,授权还应遵循毁差授权原则、重要性原则、适度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