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说过生产力、战斗力,还是头一次听说国防动员力。”4月23日至25日,山西省军区依托朔州市组织国防动员考察观摩活动,不少观摩人员对朔州军分区提出的国防动员力一词产生了兴趣。
“军分区系统落实战斗力标准,就是要提高国防动员力。” 朔州军分区司令员、市国动委常务副主任刘义清介绍说,通过近5年的努力,军分区摸索出一条提高国防动员力的方法路子,虽然是摸着石头过河,但摸到了几块石头,过河就不再是一句空话。
采煤坑道可改造为人防工程——
走出营门深挖潜力
“朔州市69座煤矿,150米至300米深的采煤坑道稍加改造,即可作为人防工程和疏散基地……”观摩活动中,朔州军分区提出的一个观点,让大家眼前一亮:山西素有“煤海”之称,如果这个观点成立,全省人均防护面积将得到大幅度提高。
“这个观点是经过调研论证得出来的。”朔州市朔城区人武部政委郝贤卿告诉记者,一般采煤坑道宽10多米,四壁有水泥加固,掩蔽人员、储存物资都不成问题。郝贤卿所说的调研,是朔州市国动委从2013年开始、持续开展的“大调研大宣传大编组”活动,目的之一便是及时掌握全市国防动员潜力信息。通过开展这项活动,市国动委摸清了煤炭、电力、医疗、通信等各行各业的动员家底,还找到不少推动潜力转化的新办法。
军分区机关落实新编制后,人少事多矛盾突出。但军分区坚持每年分期分批到全市相关部门、企事业单位走访一遍,一边挖掘动员潜力,一边开展国防教育。军分区动员处处长朱鹏说,国防动员的对象在地方,如果关起营门搞建设,就会陷入自我循环、自我运转、自我保障的怪圈。
面向丰富的社会资源抓动员,也要讲究方法。有时候,要在潜力生成之后进行深入挖掘;而有时候,在潜力筹划建设之时就要植入国防功能。记者了解到,朔州市在建的民用机场、高铁项目中,均兼顾了国防需求。
保障路路通不能仅靠交通局——
精准编兵保障三军
不仅编有交通运输分队,而且编有高速公路、普通公路、车辆等抢修分队……在观摩现场,担负保交护路任务的4支分队名称不同、服装不同、器材不同。军分区动员处参谋石耀介绍说,一开始他们只在交通局建立了分队,后来发现交通局与公路管理部门互不隶属,就扩编为4支分队,保证过境部队遇到什么问题就能解决什么问题。
在保障部队过境的实践中,军分区总结出不少新经验。比如,原来只安排卫计委负责部队饮食安全,后来发现对“入口”环节进行把关的是食品药品监管部门,调整编组后对部队的保障更有力了。再比如,部队调动期间容易滋生谣言,他们就组建心理防护分队,借助微信、微博,通过转发官网消息破除谣言,坚定广大群众拥军支前的信心。观摩中,记者通过应急指挥平台,发现在应县木塔下、山阴县城中心广场、怀仁县迎宾大街等地,民兵凭借一部手机可同步开展这项工作。
提高国防动员力就要对接好部队需求。军分区结合部队所需,依托全市优质资源,组建了军兵种保障分队。为编好、建好以军兵种保障分队为骨*力量体系,军分区注重发挥国动委各个专业办公室的作用。每个月专业办公室都利用2天时间到军分区集中办公,共同研究解决力量体系在组建、训练、管理、保障等方面遇到的问题,初步实现力量体系随着动员潜力的变化、部队保障需求的变化而及时调整。
军民融合企业进了训练基地——
引凤筑巢一巢多用
观摩活动的主会场设在朔州市国防教育训练基地。进入基地,一座大楼楼顶上的“北斗报国 富国强兵”字样十分醒目。这里怎么还有“北斗”?通过了解得知,悬挂上述标语的这家北斗应用研发企业与基地的缘分还不浅。
几年前,朔州市就规划建设这座占地3.6万多平方米的基地,施工期间地方产业结构调整导致财政紧张,基地主体工程完工后,已无力购置配套设施。怎么办?军分区建议引进一家军民融合企业,以企业的进驻促进基地的运行。市长办公会批准了这个建议。企业入驻后,承担起整个基地水、电、暖的保障任务,并完成绿化、美化工作,目前基地的训练、学习、生活各类设施一应俱全。
观摩期间,正值民兵开展基地化训练。除了民兵,国动委专业分队以及武警、消防、企业员工和学生都可在此开展训练。按照市国动委的构想,这里还是参战支前人员的集结地、战备物资的存储地、与过境部队进行物资交接的场所。近两年,军分区还借助企业研发的北斗技术产品,提高了通信保障水平,并准备依托企业提供的大数据平台,建设“朔州国防云”。
“不求所有,但求所用。”朔州军分区政委、市国动委常务副主任张培军介绍说,本着这一理念,军分区大力支持以无人机、煤制油为重点的军民融合项目,并协调快递公司为驻军设立物流园区,不断把动员潜力转化为保障实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