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酒是一种重要的社交手段,但饮酒带来的健康问题也需引起重视。酒的主要成分是乙醇,乙醇吸收入血后可对多个器官组织产生毒性损害,作用于肝脏时,轻者可引起酒精性脂肪肝、酒精性肝炎,重者可出现急性肝衰竭、肝硬化。但乙醇对肝脏的损害与饮酒时间、饮酒方式、饮酒量以及个体差异等密切相关。那么,如何饮酒,才能减轻对肝脏的损害呢?接下来,医学莘将为您解析。
肝脏是需要精心维护的器官,这和肝脏的生理功能密切相关。各种物质的合成、转化、灭活以及解毒均可发生在肝脏,肝脏也因此被称为人体的“生化工厂”,每时每刻这个工厂均承担着各种各样的生化任务,主要包括:①分泌大量胆汁,促进脂肪的消化与吸收;②调节糖类、蛋白质、脂肪、维生素、激素等物质的代谢,为机体的正常运转提供保障;③清除血液中的有毒物质,保护人体免受伤害;④合成凝血因子,参与人体的止血过程,减少创口出血;⑤构建肠道免疫系统的第二道防线,清除来自肠道的异物、微生物等,降低感染几率。由此可见,肝脏的任一功能出现异常,均可对人体产生不利影响。乙醇是损害肝脏的重要因素,长期摄入大量乙醇可导致肝细胞坏死,改变肝脏正常的结构,使肝脏的上述功能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导致肝功能下降。
部分朋友可能会问:为什么有些人常年喝酒跟没事一样,有些人没喝几年肝脏就抛锚了呢?酒精究竟是如何损害肝脏的?请注意了:酒精所致肝脏损害存在个体化差异,并非人人都会出现酒精性肝病,但免于肝脏损害的患者仅为少数,因此,绝大多数人应合理饮酒,以减轻肝脏损害。酒精进入人体后,可被代谢为无毒物质,但如果饮酒量过大,饮酒时间过长,超过人体的代谢能力时,可导致酒精性肝病。酒精在代谢的过程中,导致甘油三酯生成过多,多余的甘油三酯沉积在肝细胞,引起脂肪变性,即大家所熟悉的脂肪肝;不仅如此,嗜酒人群更容易发生肠道细菌易位,且酒精的中间代谢产物乙醛可通过多种途径损害肝细胞,增加肝细胞的炎症损害与坏死;肝细胞大量坏死时,可导致急性肝衰竭。若酒精性肝炎患者未得到合理的治疗,可能会进展为肝纤维化、肝硬化,极少数患者甚至会进展为肝癌。
虽然不同的个体对酒精性肝病的易感性不一样,但总体而言,每日饮酒达到一定的量,饮酒达到一定的时间,出现酒精性肝病的几率将会大幅增多。如果饮酒时间达到 5 年,每日乙醇摄入量男性达到 40g,女性达到 20g,出现酒精性肝病的几率将会大幅增加。因此,嗜酒的人虽然不能控制饮酒的时间,但可通过减少饮酒量减轻肝脏损害。请注意:这里的乙醇摄入量需要通过一个公式来计算,乙醇摄入量为饮酒量×酒精浓度×0.8。比如一两(50g)52度的白酒,乙醇摄入量为50g×52%×0.8=20.8g。女性朋友可能已经注意到,相比于男性,女性的乙醇摄入量已经减半,这也是女性饮酒需要注意的地方:女性对酒精性肝病的敏感性是男性的两倍,因此女性更容易发生酒精性肝病,对饮酒的控制更加严格;此外,乙肝患者限酒更加严格,因为乙醇与肝炎病毒可协同损害肝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