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5月12日,一场突如其来的强烈地震袭击了四川汶川,造成了重大的生命财产损失。为了提醒国民前事不忘、后事之师,2009年国务院批准设立5.12为全国防灾减灾日。每到这个日子,有关地震的话题就格外引人关注。
那么,辽宁的地震形势如何?为什么辽宁省南部地震较多?除了地震外,辽宁还经常发生的矿震又是怎么回事?地震与矿震的区别是什么?记者就这些问题采访了省地震局地震预报中心副主任王亮。
数据显示,辽宁省每年发生2级以上地震100—200次,基本属于无震感地震,个别地震由于震源较浅使人有轻微震感;3级以上地震10次左右,4级左右地震1-2次,虽然有震感,但不会造成生命财产损失。
从地震分布情况看,辽宁省地震多发于辽南的营海岫地区。王亮说,这里属于老震区。主要是由于1975年发生的7.3级“海城大地震”改变了原来的地质构造,造成岩石层断裂,从而引发持续不断、震级不大的地震,也可以理解为地壳的修复过程。据统计,从1970年到目前,海城大地震震中方圆100公里的区域内,共计发生3级以上地震364次。王亮说,这些地震均属正常地质活动,辽宁省目前处于正常、甚至偏弱的地震活动状态,地震形势总体稳定。
同时,由于辽宁省是矿业大省,特别是煤矿较多,煤矿开采引发的矿震也时有发生,主要集中在抚顺和阜新两市。与地震不同的是,地震是自然现象,震级高时涉及范围广、破坏性强,容易造成大的灾难。但矿震主要是人为造成,如煤层爆破,采掘破坏了地质构造等,矿震一般震源浅,多在1—2千米内,震级大多为2级左右,虽然临近的人有震感,但因范围极小,基本在5公里内,所以不会造成大的破坏,百姓也无需担忧。
此外,记者还从省地震局了解到,省地震局已建成地震应急指挥平台,该平台利用数据分析、移动通讯、无人机等技术手段,在辽宁省及周边地区发生重大地震时,可作为相关领导和专家迅速有效处置地震应急事件的工作平台,对抗震救灾工作进行协调和指挥,高效组织各部门开展地震应急工作。该平台还可以向指挥部成员单位提供地震灾情等有关信息,便于指挥部决策迅速得以传达和贯彻执行。
据悉,辽宁省地震应急指挥平台分为后方地震应急指挥中心和前方移动指挥平台两部分。后方地震应急指挥中心能够在震后5到15分钟内快速产出震情信息、灾情信息、快速评估结果、地震应急专题图、辅助决策报告等地震应急产品。前方移动指挥平台能为现场指挥部和现场应急救援队伍提供可移动指挥的临时办公场所,并提供通信保障,从而大幅提高地震专业部门灾情服务和应急救援领域的科技支撑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