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在文学和艺术领域留下了无数的巨作,其中以四大名著的人气最高,而四大名著中又以《西游记》和《水浒传》最为畅销,被大众的解读也最为五花八门。
相比于《红楼梦》的儿女柔情,《三国演义》的斗智斗勇,《西游记》的神魔志异,《水浒传》的故事情节显得单调了一些。
整部《水浒传》的故事除了打打**还是打打**,所以少有人愿意去深刻地解读《水浒传》,但《水浒传》其实并不只是一部小说,他与其他的名著一样也包含了许多引人深思的东西,其作者也同样在这部著作在倾注了心血,寄予了期望。
《水浒传》的内容虽然不算离奇,但他讲述的故事中,无论达官显贵还是绿林草莽都被逼上梁山落草为寇,书中对人物的刻画非常饱满,生动形象,个性鲜明。
可也正是整部书对人物的刻画过于深刻,也引起了读者对它的反思,进而产生了争议,《水浒传》究竟是惩恶还是扬恶?从小说的角度老看,是惩恶的,但如果从人性的角度来看,整部《水浒传》想要表达的只有人性的恶。
一、揭示作者的“恶”1.与官斗,与朝廷斗,与社会斗《水浒传》这部小说创作的时间在明朝初期,其作者施耐庵还与刘伯温一同参加过科举,但二者的结局反差过大,刘伯温辅佐朱元璋打天下,自然生活富足,衣食无忧。
可施耐庵虽然高中进士,但看透官场的不作为和鱼肉百姓的本质,身怀正义的施耐庵最终愤而辞官,浪荡江湖,而他最终的选择是明朝时期最为底层的小说作家,可以说是当时读书人圈子里引以为耻的职业。
施耐庵在这样的压力下创作了《水浒传》,其中也夹杂了他许多的情怀。翻看整部小说,其所描写的重点只有朝廷的压迫和梁山好汉的反抗。
在小说中,官府好似只会乱政和压迫百姓,无论是达官贵人还是贩夫走卒,甚至是绿林草莽也难逃官府的压迫,而压迫之下的唯一出路就是反抗。这就是施耐庵在整部小说中一直在宣扬的一种恶,只要与朝廷对抗就是合理的。
纵观《水浒传》,所描写得形形色色地被逼上梁山的好汉没有从事生产劳动,直白地说,他们不是农民,他们上梁山更多的是自身原因,而不是被朝廷压榨,失去了生产资料才反抗。而施耐庵在小说中为这些上梁山的人冠以好汉的名头,又极力渲染朝廷的黑暗,这本身就是一种颠倒是非黑白的恶性。
施耐庵在书中表达的这种恶性似乎也表达了他在创作时的那种愤世嫉俗的心态,可以说此时的施耐庵心境是恶大于善的,至少在对待朝廷的心境上,此时的施耐庵是带着极大的恶性的。
2.愤懑周围安稳的生活施耐庵因为讨厌官场的潜规则而辞官云游四海,作为文人,施耐庵一定是有报效国家的心的,但当他尝试过之后,他又对官场产生了失望的情绪,所以他的生活变得糟糕无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