丨本文由小陈茶事原创
丨首发于头条号:小陈茶事
丨作者:村姑陈
《1》
朋友老吴一直是几个好友中的手残王者。
这手残,可并非指他的双手有何病痛,而是指他泡茶时的表现,实在太令人扼腕。
明明三五好友时常相约饮茶,每个人都有机会一展身手,可每每到老吴泡茶的那一次聚会,消耗的糕点小食便格外多。
无他,老吴泡的茶,实在是太苦太涩!就算是以鲜爽清甜闻名的白茶,也依旧逃不过他的魔爪,胖胖的大手倾倒,一杯苦酿即出。
今日不幸,又是轮到老吴掌壶。
阳台上分明是烈阳高照,可这几个从茶室里逃出的朋友看天看地看风景,就是不愿回到凉爽的茶室,坐在茶台前面对泡好的茶汤。
这头老吴还挂着温和憨厚的笑容,“泡好啦,来尝尝呗,我觉得我进步很多了。”
半路赶到的李麻花不明所以,信以为真,等着看好戏的几位损友也不劝阻,看着她端起桌上的一杯茶啜饮一口——“好苦!”
几个没良心的朋友瞬间心灾乐祸地大笑,村姑陈也跟着乐了,但看看盖碗中的好茶,难免心疼,“老吴,再这样下去,你真的要被剔除聚会行列了,这么久还是泡成这样,对得起我的茶吗?”
老吴阿老吴,究竟要原谅你多少次,才能泡出一杯好白茶?今日必得絮叨絮叨,这泡茶的要点了。
《2》
比例精准,算无遗策出好茶
中国时常讲求随心而行。
偶然买到一些菜谱,粗粗一番,满纸都是“适量”、“少许”、“合适”的似是而非,再定睛一看,又是一些“片刻”、“些许时间”的朦胧。
一个厨艺小白,拿到上文那本朦朦胧胧的菜谱,是不可能通过这本模糊的菜谱,就此打通任督二脉,瞬间领悟厨艺真意的。
精准有时显得不近人情,却是接近完美的一条有迹可循的道路。
有人喝茶,对摆放一饼小称感到不以为然,“随便抓一把就可以阿?为什么那么麻烦?”
对于不在意茶汤滋味,或是已经手熟胸有成竹的茶友来说,仔细称茶,把握比例,似乎有些画蛇添足。
但那些对茶汤滋味有要求的茶友,或是新入门的茶友,一饼小称必不可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