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招生,陈寅恪出上联“孙行者”,下联怎么对?
中国对联文化,源远流长,无论文人还是民间创作过程中,都衍生出很多故事,既有段子的趣味,又不乏知识的雅兴。今天就跟大家分享几个流传已久的对联佳话。轻松一下。
一、续联之妙
话说古时候有一个县令,某年春节在大门口贴了一幅对联,上、下两联各只有简简单单的四个字:爱民若子,执法如山。县令,掌着一方之权,管着一方之事,关乎一方之福,俗称父母官,百姓都希望自己的县令是个好官清官,其根本要求,便是如对联所说的八个字。有这样的地方官,对当地百姓,无疑是巴不得的。
但谁会把这样的话自个说出来呢?还当春联来贴,给自己做广告?这种自己吹自己的行径,他能看下去,当地人实在看不下去。因为平日里,县令就是个沽名钓誉,又贪赃枉法的人,你装什么装呢?
于是没过两天,县令家大门口的春联,由上、下各四字,变成了上、下各12个字:爱民若子,金子银子皆吾子也;执法如山,钱山靠山为其山乎?仅仅在原联后各续八字,意思便绝然相反,真是妙不可言。从这里就可以看出中国讽刺艺术的强悍。由自我拍马一变而为灵魂拷问,转化得毫不费力而又何其自然。
二、对不起
这个对联故事估计不少人都看到过,主角就是民国风云人物袁世凯。关于老袁的段子,一直有一些在流传。比如将“元宵”改成“汤圆”的说法。还有今天要说的这个对联。
这副对联非常奇怪,上联:袁世凯千古;下联:中国人民万年。上联5个字,下联6个字,按对联常识,上、下联字数都不一样,根本就构不成对联。然而绝就绝在这里。因为“袁世凯”对不起“中国人民”。这里挑战了常识,却深挖了对联涵义,如此奇特构思,反而成就了讽刺艺术的绝唱。此联也成为对联史上标志性的奇联、绝联之一。
袁世凯素有“窃国大盗”之名,又背负跟日本人签订丧权辱国的“二十一条”的骂名,加之最后非要当皇帝的倒退行径,不仅自己众叛亲离,国人也是万分痛恨。对联反映了当时的民愤。
三、孙行者
都知道这是孙悟空的字,但这也是一个三字上联。是以人所共知的人名为联。出联人是清华四导师之一的陈寅恪,为当年清华国文招生考试试题之一。一代国学大师,脑洞也很清奇。出了这么个看似简单的题。然而当时的答题考生,据说有一半直接空了,无从下笔。
不过有人零分就有人满分,其中陈寅恪最欣赏的答案是“胡适之”。“胡”对“孙”,又能联想到“猢狲”,十分贴合。
除此之外,还有两个答案,也是高分。一个“祖冲之”,对的也挺巧,另一个“韩退之”,也是妙想。这三个答案,是流传较广的。
不知道喜欢对联的网友,能不能对出其他好的答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