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如白驹过隙,忽然而已。转眼间,春已过半,此时已经到了春分时节。在《春秋繁露》中对春分这样描述:“春分者,阴阳相半也,故昼夜均而寒暑平。”
在春分这一天,昼夜平分,气候宜人,浓浓的春意让万物生发,此时正是草长莺飞,柳绿花红的时候,非常适合户外活动。
古代无数文人墨客在这最美好的时节,写下了一首首关于春分景致的诗词。
北宋文人欧阳修曾在《阮郎归》中,对春分有过一段非常精彩的描写:南园春半踏青时,风和闻马嘶。青梅如豆柳如眉,日长蝴蝶飞。此时春风和煦,梅子初长,柳叶如眉,白日渐长,蝴蝶轻飞,这一切是如此的生机盎然,令人愉悦。
当然,在这大好时节,也有不太开心的人,比如苏轼。此时的他陷入朝廷新旧党争,最后无奈自请外调,出任杭州通判一职。
苏轼在杭州任职了很多年,在一个春分时节后,杭州城忽然下了一场突如其来的大雪,按理来说,在春分时节下雪并不常见,苏轼有感于时令的反复无常,又想到自己坎坷的仕途之路,于是感慨地写下了这首《癸丑春分后雪》。
雪入春分省见稀,半开桃李不胜威。
应惭落地梅花识,却作漫天柳絮飞。
不分东君专节物,故将新巧发阴机。
从今造物尤难料,更暖须留御腊衣。
如果从表面上看,这仅仅是“春分后雪”的一种景致描写,实际上他是借着雪花来表达自己复杂的心绪。
春分后下雪不仅在温润的南方罕见,即便在北方也不是常有之事。一场突如其来的雪花,让半开的桃花和李花无法经受这场春雪的巨大威力,只能化作片片柳絮漫天飘零。
和梅花相比,桃花和李花显然感受到自己的不足,它们本想在大好春色中绽放自己的美丽,却没有料到一场春雪彻底搅碎了它们的希望,在这种突然的打击下,自己只能漫天飘零了。
诗的前四句看起来还是景物描写,后四句便开始借题发挥了。
苏轼在诗中提到了“东君”,表面意思指的是主宰东方的神,在这里也暗指王安石等改革派。东君作为东方之神,却不遵循季节的规律性,更让人难以忍受的是,它们还经常摧残半开的桃花。
我们知道,王安石作为北宋宰相,一上任便开始了大刀阔斧,轰轰烈烈的变法,对于那些反对变法之人,其结果不是外调就是被贬谪,苏轼、秦观、黄庭坚等人的命运都是如此。
此时,天气变化无常,就像春分后的这场大雪,真是难以预料,看来即便再暖和的天气,也要准备好御寒衣物啊。
苏轼写的这句诗,也暗讽了有权柄的朝臣们操纵自己命运的悲哀。
苏轼曾用笔墨为自己引来了灾祸,却也让我们感受到他心中的那份坚持与正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