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来这个人,想必大家都知道,他的一生有些许的悲凉。
他虽攻读法律,成就最高的却是诗歌创作,在他短短的一生当中有众多脍炙人口的诗篇,《阿尔的太阳》、《亚洲铜》等作品皆引起广泛关注,在1982到1989年间,他马不停蹄将近创作了200万字的作品。虽原名不显,但笔名却红遍大江南北,他就是海子。
童年孤寂,小时候的海子不善与人交谈,喜欢在洋溢着自然气息的村庄玩耍。1964年3月24日(农历2月11日)他出生于安徽省怀宁县高河镇查湾村,虽出生农村每日劳作,但他却对文学创作有着独特的痴情和天赋,在四岁的时候就参加了村镇里的公社背诵比赛,出身富裕家庭的母亲看到他在学习方面的天赋也全力支持他入学学习。
海子虽然是家里的老大,但他却天生性格孤僻,不愿与人交谈,更不用说主动找同龄的孩子玩耍。因此读书成为了他心中唯一的乐趣,幽静的树林和村庄成为了他经常去的地方,多年以后,拜别许久的海子甚至还将村庄写进了自己的诗里。
可能每一个不愿意说话的人心里,都有着一个故事,比如一个所有人都向往的村庄和风景。他不愿意诉说,只是因为他还没有遇见那个能让他分享自己最珍贵的东西的人。
海子的人生虽然短暂,但每一步却都让人惊艳。海子从小记忆力便超过常人,四岁的时候就因能背诵50多条语录而被乡亲邻里津津乐道。1969年只有五岁的海子开始上小学;1979年,年仅15岁的他又考入别人想都未曾想过的中国最高学府之一北京大学。在这个年代,全国468万人的考生参加高考,而能够考上大学的录取率只有可怜的百分之六,更不用说北京大学这种顶尖大学。一时之前,海子成为了十里八村追捧的对象,他也成为了家长口中“别人家的孩子”。
纯洁得像一张纸,他一生追求田园自然,那是他心灵的归属。进入北京大学之后,身边有学识有思想的学生老师在无意识之间潜移默化着海子的性格。正是这种潜移默化的影响,让他开始追求自身的反省,自身理想的追求,而诗歌也在大学时光中成为了他内心思想的源泉。1982年他开始正式涉足诗歌创作,在北大诗歌界有“三剑客”,其中便有海子。1984年海子凭借着成名作《亚洲铜》一下子得到了年轻人的极力赞扬和推崇。海子这个笔名开始逐渐飘向大江南北。
虽然海子的名字逐渐被人们所熟知,但一向追求心灵的安静的海子并没有因此而得到生活上的富足,相反,因为他常常不计成本地进行诗词创作并且还要照顾家里,所以海子的日子一直都是在清贫中度过。虽然如此,海子依旧没有改变,诗歌就像是他生命的全部,他曾说过,他有三种幸福,太阳,王位和诗歌。
世人皆苦,海子虽然清贫,但他有自己的精神世界,在那个世界里,他就是最幸福的人。文人都有一个自己的世界,在这个世界里,没有外人的打扰,只有自己的快乐。
1989年3月26日,海子主动结束了自己的一生。或许,现实中他四处漂泊,而到了另一个世界后,他应该能找到一个能够敞开心扉讲述故事的人。他一定会继续用自己的方式追求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