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丁山先生也考证说“凡是殷商民族居留过的地方,总要留下一个亳名,可见亳字最初涵义应是共名,非别名也。据此,我们可以这样认为:上古时期亳不止一地,帝喾和成汤曾经在亳建都,但不是所有的亳都是帝王之都。
亳州汤王陵公园
“亳”,一个古老而又特别的字。
作为一个亳州人,当有人问起“亳”是什么含义时,你如何回答?
“亳”最早见于甲骨卜辞“于亳土御”(在亳这个地方祭祀土地神之意)。但“亳”究竟为何意,古籍并没有明确解释,研究者多以我国第一部字典东汉许慎编著的《说文解字》的注解为据。《说文解字》说:“亳,京兆杜陵亭也,从高省。乇(音tuo)声勿格切”①。这句话的意思,一是许慎认为亳的所在地是杜陵亭(在今西安市东南杜县,汉宣帝安葬地,后人称为杜亳);二是说“亳”与高的意思基本相同;三是“亳”的切韵(读音)。以后的研究者根据许慎对“亳”的这段说明,再结合“亳”字甲骨文字形,把“亳”解释为上面是房舍,下面是高台,台下长有树木或庄稼。皖籍著名古文字学和古史学家丁山教授在《商周史料考证》一书中认为在甲骨文中,“亳”字“像小城之上筑有台观,是堡字的本字”。
20世纪80年代以来,本地一些研究者认为“亳”字是从高从宅,有高宅建屋之意。此说法一直流传至今。但是近年本地学者李灿先生经过考证,对此说提出不同看法。李灿先生在其《释亳——破解亳字之谜》一文中解释说:“据《史记•五帝纪》所载,最早都亳的是五帝之一的帝喾(音ku)高辛氏,帝喾是殷商始祖契的父亲,所以说‘汤居亳’是‘从先王居’。‘亳’作为帝喾、成汤两代帝王所都,应该解释为上面的‘高’字是从高辛氏的高,而不是高地的高,下面的‘乇’不是‘宅’,而是古代一种野生的草本植物,是上古时期用来覆盖房顶上的重要建筑材料(《说文•毛部》:“乇,草叶也,从垂穗,上贯一,下有根,象形。”)。据此,亳字可以解释为:亳是五帝之一的帝喾高辛氏、商成汤两代帝王的建都所在。象形的亳字是由高和乇组成的。亳字的含义是巍巍帝王之都,用乇草覆盖的高大的宫殿,是天下之望,四海景仰,万民尊崇的地方。”李灿先生的考证作为一家之言有一定的学术价值,但也有值得商榷的地方。据专家考证,关于商汤之亳都,自东周以来,大约有9种不同说法:山东有所谓曹县说;安徽有所谓亳州说;河南有所谓商丘说、郑州说、偃师说、内黄说;山西有所谓垣曲说;陕西有所谓杜县说、商洛说等②。如果说亳字含义是帝王之都,那么对于商成汤来说不可能同时拥有如此多的都城。另外还有学者研究发现,只要是商民族居住过的地方都有亳字的痕迹。丁山先生也考证说“凡是殷商民族居留过的地方,总要留下一个亳名,可见亳字最初涵义应是共名,非别名也。又说:“《春秋左传》所见的薄、博或蒲的地名,所在皆是,虽不尽是成汤故居,但我认为至少是成汤子孙殷商民族所留下来的‘亳社’的遗迹”③。这里丁山先生也认为亳非一处。另外还有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既然帝喾最早建都于亳,亳都就自然成为帝喾子孙们崇拜和向往的地方。由于历史的原因,帝喾的后裔或因受封或因战争而迁徙。这样以先祖“亳”之名命名的地方也就不止一处了。这样的“亳”地当然不会再是帝王之都了。这种现象也就是丁山先生所说的“亳”作为共名,而非别名的涵义所在。据此,我们可以这样认为:上古时期亳不止一地,帝喾和成汤曾经在亳建都,但不是所有的亳都是帝王之都。“亳”的合理解释应是建有高大城池和屋宇的商民族居住地。
①《说文解字段注》 成都古籍书店 1981年版 上册240页
②邹衡《夏商周考古学论文集》文物出版社 1980年 第186—192页
③丁山《商周史料考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