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先生到底说过多少名言?这是一个很难回答的问题。近些年,各种所谓“鲁迅金句”在网络上风靡,以至不少网友戏称:“当你不知这话是谁说的时,就说是鲁迅吧!”当然,网友们这样说并不是不敬先生,相反,从这样的玩笑中,我们可以看出大家对鲁迅先生的喜爱。
为了让大家搞清楚,到底哪些话是鲁迅先生说过的,北京鲁迅博物馆甚至还上线了一套鲁迅说过的话在线查询系统。
为什么会有这么多金句被冠以鲁迅之名?除了先生受到大家喜爱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他用过的笔名确实太多了。据不完全统计,咱们可爱又调皮的周树人先生,到目前被发现使用过的笔名就有100多个,鲁迅只是其中一个而已。在不同的时期,用不同的笔名说了那么多发人深省的话,大家辨别不清也是正常的。
虽然很多名言我们分不清是不是鲁迅说的,但有一句却是极少有人弄错的,这就是:
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这句话现在经常被大家挂在嘴边。遇到困难时,我们会拿出来说一说,鼓励自己勇往直前;受到挑战,犹豫不决时,我们会念叨着它,希望自己能信心满满。于是这句问世90多年的“地上本没有路”,成了一句网络金句,火了这么多年。
但事实上,很多人只知这句“地上本没有路”,却不知前面还有一句话,同样很经典。而且两句放在一起念会更霸气。我们来看看这一段内容:
我在朦胧中,眼前展开一片海边碧绿的沙地来,上面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我想: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这段话摘录至鲁迅的经典短篇小说《故乡》,被收录在小说集《呐喊》中,是入选课本的一篇妙文。这篇小说以主人公“我”回老家为主线,描写了自己回到老家后的所见所闻。文中塑造的闰土形象深入人心,成为了很多人的童年记忆。鲁迅之所以写这篇文章,就是为了用少年闰土和中年闰土的对比,写出那个时期农村人的不易和无奈,以及自己对新气象的期待。
以上节选的这段内容,就是这篇小说的最后一段,写的是我在乘船离开故乡时的所思所感。路过沙地,看着天上的那轮圆月,发出了这样一番感慨。多年来,很多人都把重点放在了“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这一段上,却忽略了前一句关于希望的思考。
其实这前一句“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是很有深意的。提到希望二字,一般人想到的便是美好,大家都说人生在世,一定要对未来充满希望,这种希望是源于我们对未来的信心。但鲁迅先生终究不是一般人,他认为希望是无所谓有无的。因为对于他来说,不管未来如何,他都会勇敢地朝前走,一个内心真正强大的人,甚至是不需要所谓希望来指引方向的,他知道自己的路在哪里。唯有理解这一点,我们才会明白为什么他说“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有些人,是别人给他希望,他就会跟着人家往前走;有些人,他活着本身就是别人的指明灯,他自己就是希望。有些人,唯有看到光亮,才肯往前走;有些人,能在一片漆黑中,坚定的往前走。很显然,鲁迅是后者。
这让笔者想起先生在杂文集《热风》中的一句话:“此后如竟没有炬火:我便是唯一的光”。这才是真正的勇士,他有“于无声处听惊雷”的敏锐,也用“直面惨淡人生”的魄力,这就是多年后我们仍在读鲁迅的原因。
“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关键是谁去走那第一步;“其实希望本无所谓有,也无所谓无”,关键是能否在没看见希望时,一样坚定。这就是鲁迅这段话的真正涵义,它远比很多人想得要深刻得多。这两句话放在一起读,让我们感受到勇者的无畏,智者的淡定,和一股低调却不失奢华的霸气,令人动容。
这篇《故乡》问世已将近百年,我们还在读它。而且每一次读,都还会有不同的体会。年少时觉得文中的闰土很有意思,如今毕业多年,才发现文中的每一句话其实都值得一读再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