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我们大班的孩子们毕业了。
离园的时候,很多家长问我:
“老师,马上就要上小学了,暑假该怎么做准备呢?”
“老师,我家孩子暑假该不该报幼小衔接班,学学拼音或写字呢?”
对于幼小衔接,很多家长觉得无非就是提前掌握小学的内容:
学拼音,练写字,算算术,多识字……
家长如此热衷于提前学习,我是能理解的。
的确,提前学习对于孩子的成绩有显而易见的”帮助”。
在一年级尤其是第一个学期,提前学习的孩子成绩大多可以名列前茅,并且由于提前学习了,他们的学习会变得很轻松。
这会给他们带来自信,而这份自信也可以暂时帮助他们产生学习的兴趣。
但是孩子有自己的发展规律,每个阶段有各自的发展任务。
我们人为地打破这种规律,往往欲速则不达。
美国心理学家托尼·琳达提出过“大脑修剪理论”。
“当人们长期进行一项单一学习活动的时候,大脑中那些活跃的细胞、神经可能会变得更‘茂盛’,而那些不常活动的细胞、神经则可能会被‘修剪掉’一部分。”
这是一种正常的身体机能。但是对孩子来说,却是有百害而无一利。
我们应该多方面地刺激孩子的神经细胞,使他们可以均衡发展各项能力。如果只是盲目地让孩子提前学习,那么,孩子的其他能力将得不到发展,从而被“修剪掉”。
不仅如此,孩子提前学习的优势并不能持续多久。
心理学界有个著名的实验,即心理学家格塞尔的双胞胎爬梯实验:让一对同卵双胞胎练习爬楼梯,其中一名实验对象代号为T,另一名为C。
T在出生后的第46周开始练习,每天练习10分钟。
C在出生后的第53周开始接受同样的训练。
两个孩子都练习到他们满54周的时候,T练了8周,C只练了2周。
这两个小孩哪个爬楼梯的水平高一些呢?
大多数人肯定认为,应该是练了8周的T比只练了2周的C好。但是,实验结果出人意料——只练了两周的C,爬楼梯的水平比练了8周的T好——C在10秒钟内爬上了那特制的五级楼梯的最高层,T则需要20秒钟才能完成。
违背孩子内在发展的“时间表”,并不能取得父母意想中的效果,反而是拔苗助长罢了。
在孩子读二年级后,提前学习的危害会突如其然地爆发出来。
孩子提前学习了相应的内容,到一年级入学后,需要再重新学习一次,他们会因此觉得枯燥无味,很难坐得住。
然而开小差走神并不会给他们的成绩带来多大的影响,他们便很难意识到不专心的危害。慢慢地,行为便转为习惯了。
到了二年级的时候,学习难度提高了,他们没办法做到不听讲也能掌握学习的相关内容了。可是日积月累形成的坏习惯岂是一下子就可以转变过来的,学习上很可能一落千丈,这将给他们带来严重的挫败感。
幼小衔接,并不是指提前学习小学的内容,而是培养孩子适应小学学习和生活的各项能力。
如果你的孩子开学后会上小学一年级,你可以利用这个暑假,着重培养孩子的三种能力。
1 . 自理:帮助我,让我能自己做我国教育家陈鹤琴说:凡是孩子能自己做的事情,让她自己去做。
在幼儿园,老师除了教育者这个身份,还是孩子生活上的照料者。
但是在小学不同,老师上完课,便进办公室。生活上的事情,更多是由孩子自己去完成。
我有个朋友,她教一年级。她们班上有个孩子,自理能力很差。
那孩子不知道如何整理自己的物品。书包里玩具、课本、铅笔、橡皮、零食、贴纸、作业本……乱七八糟的全塞在里面。
一节课的大部分时间,她都在找东西。
她也不知道如何打扫卫生,每次都是“帮倒忙”,和她一起做值日的同学,都对她有意见。
因为自理能力太差,没办法适应小学生活,一度产生了厌学情绪。
老师找家长谈了很多次,花了大半个学期的时间着重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才让情况逐渐好转起来。
而在日本,从孩子很小的时候起,父母便会放手让孩子们自己去做。
日本的小朋友,在办理入园手续的时候,家长会给孩子准备大大小小若干个包,用来装孩子的物品。
并且入园离园,这些包都由孩子自己来背,无论是爸爸妈妈还是爷爷奶奶,他们都两手空空。
他们不会轻易地帮助自己的孩子,而是在一旁看着,直到孩子不能完成的时候,才会帮忙。
学会放手,便是培养孩子自理能力的关键所在。
2. 受挫:给他们战胜困难的勇气为什么一直宣传小学化对孩子危害很大,还是有很多家长选择提前教孩子拼音?
除了父母有“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想法,主要还是因为,父母担心孩子上了小学一年级跟不上其他孩子,所以给他们报了拼音班。
确实如此,对孩子来说,步入一年级是一个重大的转折,无论学习还是生活上,都会有很多意想不到的挫折与困难。
如果孩子对待挫折的耐受力较差,面对接连而至的困难,可能会对上学产生抗拒感,甚至对学习产生一定的恐惧。
因此,家长应该有意识地采取一些措施,提高孩子的受挫能力。
比如,当孩子遇到挫折的时候,可以积极鼓励孩子,和孩子一起讨论寻找解决困难的办法,并且事后无论成功与否,都要对孩子的努力进行表扬与肯定,让孩子对克服困难建立起信心。再比如,可以鼓励孩子多尝试,让孩子有更多机会取胜的同时,也会孩子品尝失败的滋味,并告诉孩子,输赢都是很正常的,这样有助于孩子树立平常心。
3. 自控力:让孩子管好自己上课的时候,总是忍不住和同学讲话,低着头玩弄自己带来的小玩具;
总是管不住自己,看了一集又一集动画片;
写作业的时候,总是偷偷地拿着手机玩游戏;
你的提醒就像是耳旁风,对她起不到任何作用。
这都是孩子缺乏自控力的表现。
美国杜克大学的一项心理学研究发现,孩子早期的自控力水平能够显著影响其成年生活质量。
但是自控力的形成不可能一蹴而就。培养孩子的自控力,父母应该注重循序渐进。对于孩子的一些坏习惯,要多点宽容,给他们改正的时间。要先纠正孩子的行为,等孩子行为好了,自然而然逐渐就养成好习惯了。
如果孩子成功改掉了坏习惯,家长一定不能吝啬自己的表扬,要积极地肯定孩子。还可以和孩子一起讨论,改掉坏习惯采取的方法有哪些,这样有利于增强孩子的兴趣,使他们更加乐意改变自己,并且为改掉其他坏习惯积累经验。
孩子的行为变成习惯后,自制力也就自然而然地形成了。
人不像动物,一生下来便会行走。
成长对我们来说,需要花费相当长的一段时间。
磨刀不误砍柴功。爸爸妈妈们,不要心急。比起掌握知识,更重要的是先养成良好的习惯,提高掌握知识的能力。
没有提前学拼音的孩子,刚入一年级的时候可能会有些跟不上。这是很正常的。此时,家长应该耐心地陪伴孩子,帮他们战胜暂时的困难,树立坚定的信心。
等到了二三年级的时候,有良好习惯和学习能力的孩子厚积薄发,学习也就不成问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