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把一天分为十二个时辰,每个时辰是两个小时,再用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二地支表示时辰。换算成今天的时间,子时是23点至次日1点;丑时是1点至3点、寅时是3点至5点、卯时是5点至7点、辰时是7点至9点、巳时是9点至11点、午时是11点至13点、未时是13点至15点、申时是15点至17点、酉时是17点至19点、戌时是19点至21点、亥时是21点至23点。
而古代常在午时三刻行刑就是因为正值中午,此时阳气最盛,阴气即时消散。古时候不仅以时辰计时,还把夜里四十刻分为四段共五个节点,每个节点称为一更。一更天是戌时,19点至21点;二更天是亥时,21点至23点;三更天是子时,23点至次日1点;四更天是丑时,1点至3点;五更天是寅时,3点至5点。因为三更天正处于夜晚的一半,所以也叫“半夜三更”。
说了这么多,没有钟表的古人是怎么确认当下时辰的呢?遇到天气晴朗的白天还可以利用“日晷”根据太阳的影子来确认时辰,可晚上该怎么办呢?能发明日晷的古人自然也有办法确认晚上的时间,一般有三种方法:
鸡鸣计时
鸡鸣是最古老的晚上计时方式,在农村一直沿用至今。一般公鸡打鸣是十分规律的,靠“鸡叫三遍”能够大致确认晚上的时间。鸡在过了半夜十二点后不久会叫一遍,表示子时;第二便会在四更天叫,表示到了寅时;第三遍会在五更天叫,表示到了辰时。百姓常常听到鸡叫第三遍就会起床。但这种计时方式颇为粗糙,只能知道大概的时间范围。
漏刻计时
漏刻是古代的另一种计时工具,早在西周时期就已出现。漏刻由漏壶和标尺两部分构成,漏壶用于泄水或盛水,标尺用于标记时刻,使用时将标尺置于壶中,随壶内水位的变化便能知道当前时刻。而且漏刻不需要依靠天气和太阳,所以也可用于晚上计时。这种计时方式比较精确,但也能看出来这不是老百姓用得起的,所以一般只有皇室和贵族使用,这也是朝廷研究和使用“黄历”历法而必备的设施。
天象计时
白天可以看太阳确认时间,晚上自然也可以看星星和月亮确认时间。这种方法要比鸡鸣计时还要古老,但也极其复杂,要根据月亮、其他恒星、北斗星等天体在不同的季节不同的方位才能确定晚上的时间。这套夜观天象之术也不是普通老百姓能接触到的。
那么作为老百姓就没办法精确的知道晚上的时间吗?当然也有办法,“更夫”这个职业就是为夜晚报时而生的。打更是民间的一种夜间报时制度,不仅要提醒人们现在是什么时辰,还要提醒人们注意防火防盗。因此百姓只需要听更夫的锣声和吆喝便能准确知道当下时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