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叶知秋
这个成语出自宋.唐庚《文录》:
唐人有诗云:山僧不解数甲子,一叶落知天下秋。
又见于《淮南子·说山训》:
“一叶落知天下秋”这句诗,决不是诗人随意的吟脉,而是包含着对一种自然现象的见一叶落而知岁之将暮。
科学概括。那么,为什么树木落叶便预示着“天下秋”呢?这是因为,每当秋天将至,气温便逐渐变冷,而且空气干燥,雨量稀少,土壤里的含水量也随着减少。这样,树木根系的吸收作用相应削弱,叶片变得枯黄,开始落叶。这不仅标志着叶子完成了它一年一度的使命,同时也是树木适应环境的一种本能。落叶可以减少水分的消耗,以保证树木能度过寒冬。
现在,引用“一叶知秋”这个成语,多比喻从个别细微的现象测知事物的发展变化趋向和结果。
一往情深
典出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任诞》:桓子野每闻清歌,辄唤奈何,谢公闻之日;“子野可谓一往有深情。”
东晋时,有一位名将叫桓伊,谯国县(今安徽宿县西南)人,字叔夏,小字子野(一作野王)。桓伊初任淮南太守,后迁都督豫州诸军事、西中郎将、豫州刺史。公元383年,秦苻坚南下,桓伊与谢玄、谢琰大破秦军于淝水,稳定了东晋的偏安局面。后迁都督江州荆州十郡、豫州四郡军事、江州刺史。他虽建有勋功,却从不居功自傲。
桓伊喜好音乐,善吹笛,当时称为“江佐第一”。他也很喜欢听别人唱歌,每当听到优美的歌声,就情不自禁,激动不已,口中叫唤着:“怎么办啊!”当时的政治家谢安也喜爱音乐,他见桓伊对音乐如此倾心,说:“桓子野对音乐真是一往深情啊!”
后人将“一往有深情”简化成“一往情深”形容对人或事物倾注了深厚的感情,向往得不能克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