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四川的西部,北京市,山西省,台湾省台中市,河南省郑州市上街区、焦作市、武陟县,浙江省武义县,陕西省户县,新疆乌鲁木齐市;日本国九洲岛、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平壤市,大韩民国庆尚北道永川市属面、釜山镇支城等地,均有千氏族人分布。
一、千姓源于古代少数民族
千姓源出于我国古代少数民族的氐族。魏晋南北朝时期,以氐族为主,先后建立过仇池、前秦、后凉等政权,对当时的历史有重大的影响。南北朝以后,氐族逐渐融合于汉族等民族中。
千氏祖坟
在西汉时,氐人定居于陕、甘、川交界地区,与羌族部落为邻,曾一度对汉朝的地方政权构成严重威胁。为此,汉武帝在甘肃设有武功郡,并将氐人迁往陇东、川西和河西走廊一带。到东汉初年,散居于各地的氐人重新汇聚于甘肃东南和四川北部,因与羌人杂居,故被全称为“氐羌”。
前仇池国(公元184~371年),东汉建安年间,氐族人首领杨腾率领部众迁至仇池地区(今甘肃西和)定居下来。三国时期,杨腾曾联合凉州西羌人马超、韩遂、杨秋和占据今甘肃一带的兴国氐王阿贵等,汇合共同反抗曹操。后因战败,遂率残余部众投奔蜀汉国刘备,其余部众被曹操迁至扶风、天水一带。
三国鼎立时,氐族杨千万部十分强盛,杨千万本人曾被曹操封为百顷王。公元211年,杨千万率部跟随马超在关中起兵反曹,马超兵败后,又随马超入川投奔刘备,成为蜀汉的臣民。千姓是杨千万所统诸部中的一支,其得姓可能源于杨千万的名字,也可能以其当时所居地为氏。
西晋文帝司马昭时期,氐族人杨飞龙受西晋封号,以假征西将军名义,率部落“还居略阳”。杨飞龙以外甥令狐茂搜为养子,改名杨茂搜。晋惠帝司马衷元康六年(公元296年),杨茂搜自号辅国将军、右贤王,氐族部众拥戴称王,始建前仇池国,称仇池公,其辖地有武都、阴平二郡。
晋元帝司马睿建武元年(公元317年),前仇池分裂,杨茂搜长子杨难敌继位,号左贤王,屯下辨(今甘肃成县)。其弟杨坚头号右贤王,屯河池(今甘肃徽县),今陇南地区大部都在其控制范围之内。其后兄弟内斗,国力日弱,晋废帝司马奕太和六年(公元371年),前秦国君主苻坚遣将杨安攻仇池,城破之后,将氐族人皆迁徙到陕西关中盆地一带,前仇池国灭亡。
据今人窦学田所撰《中华古今姓氏大辞典》:“此当以地名为氏。”又据韩国的《颖阳千氏大同谱》记载:“始祖讳岩,生于西蜀终北山下千古峰万仞岩上,故因其所生之地姓之以千,名之以岩。”据考证,“终北山千古峰”为今四川峨嵋山中的一座山峰。此可与国内的千姓源于地名说相互印证。千姓人初居四川,魏灭蜀后,千姓被迁徙到河南洛阳附近。
据《清宫旧事》一书所载,千氏始祖名杨腾,原为西域羌族部落中的一员大将,勇健多谋,后汉建安中(公元196_219年间),占仇池方圆百顷地而立国,自号“百顷氏王”。至三国—魏,“百顷氏王”王位,迁徙入西蜀,改杨姓为千姓,从此四川有了千姓。后子孙零星散落,生息于四川、云南边远山区。
清乾隆年间千永庆考中岁进士,怀庆府衙送“岁进士”牌匾
“魁文”是千村千氏家祠正堂牌匾,此匾是清康熙年间怀庆府衙赠送
东汉末年,西凉氐族首领杨千万战功卓著,被曹操封为百顷王,后来杨千万率部落跟随入四川归顺蜀汉,其后人以其名字为姓,始有千姓。
记载千姓起源的资料比较少,现在能查到的只有清代学者张澍所撰的《姓氏寻源》、陈廷炜所撰的《姓氏考查略》及当代学者史国强所著的《中国姓氏起源》等书。《姓氏寻源》和《姓氏考查略》中均记述:“氐王杨千万入蜀,故蜀有千姓”。
《中国姓氏起源》一书中记述:“东汉建安年间有杨胜,系西夷部落大帅,其裔孙杨千万于三国魏时袭为氐王,后率部入川,其后人有以其名字为姓,取为千姓。”可见上述资料观点基本相同,即自蜀汉之后方有千姓,千姓名的始祖为氐族首领杨千万。而有资料记载的最早的千姓族人是千献,《奇姓通》上记述,蜀郡都尉名千献。
《大明遗民史渊源补遗》记载:千氏始祖千岩诞生于中国元朝至正十年(1350年),明洪武元年(1368年)武科及第,因出生地为中国蜀西(今四川西)终北山千高峰万切岩,故赐姓千,名岩。千岩后裔世居颖阳,在朝廷世代为武将,地位显赫。
二、千姓族人的迁徙
千姓族人先居四川,后因种种原因举族迁至河南孟津,据千氏宗谱记载:“吾祖居系孟津上古邮村”。
嘉庆八年冬(1804年),千姓族人曾由河南省武陟县去孟津县寻根,但上古邮村已不复存在。据遇到的老人讲,由于明末战乱,此处的居民生离死别,活下来的很少,且也流落到外乡;他年幼时曾见到过此处有石人石马数块,传说是坟前石器;另外有一眼古井,人称“千家井”。 孟津千姓族人流落到了什么地方?有资料记载的仅有两支,尚属明朝初年就从孟津迁移出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