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艺术发展到今天,在某种外界因素的催动下逐渐向两级划分。有的只考虑意义,有的只重视美感。
提到现代艺术,很多人没有明确的概念,对它的形式和内核一无所知。
笼统地讲,它是指20世纪以来,带有前卫和先锋色彩的艺术思潮及流派的总称。旨在打破艺术家、作品和观众之间的壁垒,主张艺术干预生活,批判现实社会对人性的压抑。
毕加索的自画像是典型的现代艺术立体主义风格,有人质疑它并不具备大众认知中自画像的写实性。回答是“这是毕加索的自画像,而不是毕加索。”
这句话通俗地解释了现代艺术发展到印象主义之后的核心,作品不局限于刻画现实世界和匹配标准美学,而是跳脱形与色的束缚,传递艺术家本人的情感与态度。
现代艺术的进程,其实就是一帮死磕自我意识的艺术家,不断实验和颠覆创作思维的过程。艺术的边界被拓宽,但现代艺术仍属于小众。一是个人化色彩浓厚,覆盖少部分同频人群,在趣味性和体验感上具有超前性和限制性。
比如马塞尔·杜尚将一只男用普通小便池取名为《泉》,并签上“R.Mutt 1917”送去参展,引发了意义与美学的激烈争论。
杜尚的创作理念本就是反“视觉艺术”,即反对那些愉悦眼睛的艺术“花瓶”,以及那套死板的惯用模式。你想欣赏这个作品的意义,本质上是无法用传统美学观点来理解它的。
其二,过度追求深刻化。概念艺术的兴起催生了很多旺盛的表达欲,以及让人匪夷所思的“阴间创作”。谁不感叹一句,艺术可以“轻美”,但不能“脱美”!这些急于独树一帜的艺术家并没有真正挖掘自己内心的感受和思考,盲目地给作品进行价值堆砌,模糊的、狭隘的,甚至文不对题的“意义感”实际非常单薄,经不起推敲。
近几年,我也参观了几个应用数字技术的先锋艺术展,花里胡哨的科技确实很炫目,短暂的视觉狂欢后总有些怅然若失。
还有些被网友吐槽的匪夷所思的艺术装置,诡异的呈现方式直接在进一步了解作者创作初心之前就把人送走!
它们的通病就是形式大于内容,包装得花里胡哨,内核缺乏强大的支撑。
另外,艺术不应该被划分为奢侈品,设置隐形的门槛,每个人都应该有机会去欣赏和解读。希望艺术家们在不断探索与表达的同时,也不要放弃关于美的创造,注重作品与观众之间的互动与认知,具备开放的心态,愿意接受不同类型的反馈。
于我而言,在所有的意义消失之后,艺术还存在。因为在所有的意义还未出现之时,艺术就已经诞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