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子在著名的《劝学》篇中有“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的名句,“蓝”在这里指的是一种草本植物——染草;《说文解字》中也解释为:“蓝,染青草也”。
蓝色属于冷色系颜色,是天的色彩,凝重、肃穆而庄严,有时候近乎冷酷,甚而认为是一种不够吉祥的色彩,因而蓝色在上古时期古人的生活中并不是一种经常见到的颜色。蓝色在中国古陶瓷中出现也算是比较晚的一种色彩,至迟在唐代的三彩器物中我们可以看到蓝色的大量应用。
唐 三彩烛台
蓝釉从烧制温度上来看,可以分为低温蓝釉和高温蓝釉两种。无论是高温蓝釉还是低温蓝釉,都是以氧化钴为着色剂经不同温度而烧成的。从目前存世和出土的陶瓷器物来看,唐三彩器物是最早出现以蓝釉为装饰的古代陶瓷器物,此时的蓝釉还是属于低温釉,在釉中加入铅为助熔剂,经过约800度左右的温度烧制而成。
蓝釉在唐三彩中的表现方式主要有两种。
一种是与其他釉色混合使用,以最常见的色彩交融方式体现出斑斓绚丽的效果,蓝色只是其中的一种釉色,这也是使用最多的方式。
另一种是单一的蓝釉品种,器物表面纯以蓝色为装饰釉色,这种器物相对于前者还是较为少见的。
钧窑天蓝釉折沿盘 北宋
蓝色的生命力远远不如其他色彩的旺盛和受欢迎。唐之后,蓝色在陶瓷上的应用很少见,虽然有“宋青花”之说,但未能有足够的证据印证。宋、金时期,从色彩面貌上来说,可以称之为蓝釉的也就只有钧窑的天蓝釉了。
钧窑釉色变化万千,但其釉色中的主要呈色剂是氧化亚铁,因此,从传统的陶瓷分类来看,钧窑一般仍归入青釉瓷系列,钧窑之“蓝”只不过是较重的青色而已。
钧窑天蓝釉三足筒式炉 北宋—金
高温蓝釉的烧造成功是在元代。此时的蓝釉仍然以氧化钴为着色剂,而釉已经使用了高温石灰碱釉。唐代三彩中的蓝釉是以铅为助熔剂,釉的附着力较弱,釉层容易受损和剥落;而高温石灰碱釉具有粘稠而附着力强的特点,使得釉层与胎体结合紧密,高温使其色彩光亮润洁,较之三彩的蓝色更为深沉雅润,具有了类似蓝宝石一般的光泽,因而此种高温蓝釉也被称作宝石蓝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