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天一到,在家煲一碗“靓汤”、煮一锅滋补的糖水,暖身又养生。煮糖水、煲粥或煲汤时,大家都爱放各种药材,就像“人参”与“党参”“红枣”与“黑枣”等。
这些药材的名字仅一字之差,对于非中医专业人员,常常是“傻傻分不清”。一旦不小心吃错了药材,产生的疗效可能截然不同。
小编总结了6组常见、易混淆的药材,如果还不清楚,你一定要看看!
黄芪与蜜黄芪
后者补气功效更强
黄芪
黄芪是一味名药,其主要的药理作用是“益气固表”。凡是气虚(易疲劳、乏力)、气血不足(贫血)、中气下陷的情况,都可以用黄芪来补气。每天喝一杯黄芪水,可以缓解上述症状,尤其适合冬天。
此外,黄芪可以缓解感冒不适,可“固表”、增强免疫力,避免感冒病毒入侵。
蜜黄芪
蜜黄芪经过黄芪片用蜂蜜拌匀,炒至不粘手时取出摊晾,而后入药,即为蜜黄芪。
虽然蜜黄芪的功效与黄芪大致一样,但是由于经过了蜂蜜炒制,其补气、润肺的功效更强。
推荐:黄芪猪肚汤(补气)
食材:猪肚1只、黄芪200克、陈皮30克、枸杞适量、姜少许、白醋、面粉适量
做法:
① 将猪肚去脂膜,用白醋、面粉揉搓猪肚并洗净;
② 姜片切细丝,枸杞洗净备用;
③ 黄芪、陈皮用纱布包好放入猪肚中,麻线扎紧;
④ 加水、姜丝、枸杞,文火炖至猪肚熟,再加盐即可。
茯苓与土茯苓
前者药性较平和
茯苓
“十方九苓”中的“苓”,指的就是茯苓。茯苓是临床运用最多的四大传统药材之一,其味甘、淡,性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