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的“过河拆桥”行为其实与其被殖民历史有着一定的渊源。众所周知,印度曾是英国的殖民地。在这里,英国最先成立了臭名昭著的东印度公司,随后荷兰等欧洲国家紧随其后。东印度公司是什么性质呢?剥削!它通过控制殖民地资源、利用种族隔离制度,榨干印度的所有财富。
印度在漫长历史中获得的经验就是,对外来的企业保持警惕之心,它认为“外资企业”负有“原罪”。正如甘地出于相似的考虑,提出了“反对工业化与全球化”的主张。这在甘地的时代或许无错,但在如今的世界全球化趋势下,就显得有些狭隘和格格不入了。
其次就是,印度的种种行为其实都是基于民族主义、狭隘民族主义和地方贸易保护主义所做出。民族主义是最容易在群体行为中进行互相感染的一种情感。
在印度宣布禁用中国多款App之后,印度板球明星辛格在推特上呼吁“抵制所有中国产品”,印度著名工程师Sonam Wangchuk(电影《三傻大闹宝莱坞》主角原型)成为印度最大的“反中国制造”意见领袖之一……自莫迪当选总理以来,印度国内的民族主义情绪极其高涨,已经快达到了“天老大地老二,印度老三”的地步。
印度是一个非常具有野心的国家,可它真的能凭借这些“*鸡取卵”的手段在短时期内实现所谓的“印度制造”吗?不太可能。
法律、诚信、效率,每一样都在影响着这个大国的发展进程。手段和实力一样重要,光有手段没有实力的国家在将所有人都得罪个遍之后,还愿意出手相助它的人图谋的,可就不再只是简单的可见利益了。虽然说“乱拳打死老师傅”,但当乱拳遇到一群老师傅的时候,也该尝尝铁拳落在自己身上的滋味了。
参考资料:
- 严翠:《中企在印投资趋于谨慎,昔日淘金热今日进退两难》. 证券时报
- 李娜:《中企手机印度份额二季度回落,“查税风波”影响投资信心》. 第一财经日报
- 克洛伊·科尼什、丁玎:小米在印度面临双重战斗. 环球时报
- 骆轶琪:中资手机在印度:徘徨与煎熬. 21世纪经济报道
- 郑林、陈延忠:国际税收争议的投资仲裁解决进路及对税收仲裁的启示:英国凯恩公司诉印度案分析. 国际经济法学科
- 王珍:中国企业投资印度短期遇冷,后疫情时代仍有合作空间. 第一财经日报
- 许娟:印度教民族主义的再次兴起及其对印度外交的影响. 宗教政治化-南亚研究
- 印度民族主义者莫用“抵制中国货”自嗨. 环球时报
- 西村孝夫:《英国东印度公司史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