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旅居海外的历史可能比我们传统印象中的更为悠久:不是起源近代国门洞开之后,也不是起源于大航海时代,甚至可能早于张骞凿空西域的年代。传统的观点认为张骞的凿空西域之行开启了东西方之间的交往历史,不过随着考古学界不断涌现的新发现逐渐证明:事实上早在张骞出使西域之前中原文明就曾遥远的西方文明通过草原丝绸之路进行着贸易和文化交流。河西走廊是丝绸之路的要道,可不知道大家是否思考过为何在河西走廊上没有“丝门”而有“玉门”?事实上早在文献记述丝绸之路之前2000年东西方文化交流的线路已经开通,但它不是为出口丝绸,而是为进口和田玉。早在商代的墓葬中就发现有出自新疆地区的和田玉和出自印度洋地区的海贝,这就足以证明商王朝就已和今天的新疆地区乃至印度洋地区有着一定的商品交换。事实上中国丝绸的西传也比我们之前想象的要早:早在张骞出使西域打通丝绸之路之前的公元前5世纪希腊帕特农神庙的命运女神雕像就穿上了原产于中国的丝绸,近年来在新疆、南西伯利亚、克里米亚的考古发掘已为我们大体勾画出完整的中国丝绸西传路线图,其中在新疆地区发现的最早的丝绸遗物是战国时代的遗物,也就是说在秦始皇嬴政之前中原地区和新疆地区之间就已经诞生了丝绸贸易。甚至我们可以再进一步猜测:后世的匈奴、突厥、契丹、蒙古等游牧部落都有明确文字记载证明其有过大规模西迁的举动,那么在更早的年代呢?我们知道秦国的崛起正是建立在和西戎蛮族的战斗过程中,问题是那些被秦国打败的西戎蛮族去了哪里呢?当然有一部分被秦国同化,最终融入到中华民族大家庭之中。但也有不少戎狄部落选择了向西迁徙,至于这些部落迁徙到了何方史书中没有明确记载。不排除可能这些部落向西一直进入新疆、中亚乃至印度、西亚等地。甚至有传说认为:中国道家学派的开山鼻祖老子在西行出函谷关后更是一路向西越过中亚地区的浩瀚沙漠一直到达印度并被印度人奉为圣人,由此开创了印度佛教。这就是中华道教和汉传佛教中所谓的“老子化胡”说,这一说法认为其实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其实就是西行的道家老子。倘若此说属实,那么就意味着老子即是中国早期海外移民的代表性人物。
在日本的动画片《哆啦a梦 大雄的日本诞生》中曾提及日本民族实际上是由来自中国大陆、朝鲜半岛、北亚以及东南亚、南太平洋等地的民族迁徙融合形成的。这种说法得到了一部分日本学者的认可,同时也在中国的古代典籍中有所印证——周朝文献《海内北经》明确记有:“盖国在钜燕南,倭北。倭属燕。”而《山海经》的其它篇章则记述着中国人多次向东海诸岛屿迁徙的事迹。曾有现代学者根据《东山经》复原古代中原先民向东海岛屿迁徙的路线图:大黑山岛-济州岛-福江岛-下甑岛-鹿儿岛-琉球群岛。相比之下可能徐福东渡的故事则更广为人知。如果说关于这些早期移民的历史大多湮没在晦涩不明的神话传说中,那么到了遣唐使活跃的年代就出现了明确记载的中日人员流动:如果说李白的好友晁衡是在中国结婚生子的日本人群体的典型代表,那么当时同样也有为数不少的中国人旅居日本。公元734年唐朝方面派袁晋卿、皇甫东朝等人护送第十次遣唐使返回日本,后来袁晋卿、皇甫东朝等人及其后代就留居日本。当时日本人将华人聚居地称之为大唐街,后逐渐演变为我们今天所熟知的唐人街。古代中国人的足迹同样到达过朝鲜半岛:商纣王的叔父箕子建立了箕子朝鲜王朝,直到西汉惠帝元年(公元前194年)箕子朝鲜被来自燕国的卫满推翻,由此诞生了朝鲜半岛历史上第二个华人王朝——卫氏朝鲜。八王之乱、五胡乱华、安史之乱、黄巢起义、靖康之变......一次次变乱导致中原百姓大量南迁,由此形成了中华民族内部一个独特群体——客家人。客家人除了向南进入岭南、四川等地之外,也不断有人移居海外。宋元时期中国的造船技术发展以及指南针开始被应用于航海使沟通中国与东西洋之间的海上丝绸之路得到蓬勃发展,一时间大量中国人移居海外,由此形成了中国历史上与闯关东、走西口并称的所谓下南洋的人口大迁徙事件。下南洋的过程一直持续到近现代时期:在这一过程中海外华人甚至在海外建立了一些国家,兰芳共和国、戴燕王国、纳土纳岛王国、飞龙国、爪哇顺塔王国、马来吴氏王国等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近代以后海外华人的分布地域由邻近的朝鲜半岛、日本、东南亚等地逐渐扩散到全世界,北美、欧洲等地也开始涌现出越来越多的华人人口。截至2018年全球海外华人华侨的数量已达到1亿左右:其中85.5%的海外华人华侨定居于东南亚地区。从国家分布情况来看:华人华侨数量在1万人以上的有文莱、老挝、朝鲜、尼泊尔、土耳其、沙特阿拉伯、荷兰、德国、比利时、意大利、毛里求斯、留尼汪、马达加斯加、南非、墨西哥、巴拿马、危地马拉、牙买加、特立尼达和多巴哥、多米尼加、秘鲁、阿根廷、厄爪多尔、委内瑞拉、玻利维亚、巴拉圭、圭亚那、苏里南、新西兰、塔希提、西萨摩亚等32个国家和地区;居住华侨华人1000-10000人的有26个国家和地区;居住华侨华人100人以上、不足1000人的有29个国家和地区。其余国家和地区的华侨华人合计起来不过2000多人,多则几十人,少则三五人。
目前海外华人在人口占比中最多的国家非新加坡莫属:目前新加坡的人口总数约为561万。由于新加坡是一个开放型的港口国家,因此生活着大量外来务工者,居住在新加坡的561万人口中约有396万是具有新加坡国籍的新加坡公民或永久定居居民。新加坡公民主要分为四大族群:华人占74.2%左右、马来族占13.3%左右、印度裔占9.1%左右、亚欧混血裔占3.4%。新加坡华人中4成左右是闽南人,其次为潮汕人、广府人、莆田人、海南人、福州人、客家人。新加坡是全世界除中国外唯一华人人口占多数的国家,尽管华人在新加坡占据人口人数,不过由于新加坡的总人口并不多,所以新加坡并非海外华人绝对数量最多的国家。新加坡的邻国马来西亚同样是一个华人数量较多的国家:英国殖民时期曾招募过大量华工前往自己的南洋殖民地以弥补当地劳动力的不足。1957年8月31日马来半岛宣布从英国殖民统治下独立并成立马来亚联合邦。1963年9月16日同样从英国殖民统治下独立出来的沙巴、砂拉越及新加坡同马来亚联合邦合并组成马来西亚。如今马来西亚的西部领土就是当年的马来亚联合邦,而东部领土就是当年的沙巴、砂拉越。马来西亚成立后华人占到了其总人口的42%,几乎与主体民族马来族持平。迄今为止马来西亚的3238.5万人口中仍有668.55万为华人,约占马来西亚总人口的20.64%左右,这比新加坡的总人口还要多。与此同时活跃在马来西亚经济界最顶层的几乎仍是华人:在最近公布的马来西亚富豪榜上前十名中有八个是华人,香格里拉大酒店就是身为马来西亚首富的华裔郭鹤年的产业。事实上不只是经济界,马来西亚的体育界和娱乐界也不乏华人明星:羽毛球运动员李宗伟、影星杨紫琼、歌手梁静茹......像越南、缅甸、泰国、印尼等其他几个东南亚国家也是华人分布较多的国家,这其中印尼和泰国的华人人口数量更是高达1000万以上。不过东南亚各国的华人的生活情况却是大不相同。
目前印尼是官方统计的华人绝对数量最多的国家。有着2.58亿人口的印尼是仅次于中国、印度、美国的世界第四人口大国。如今华人在印尼占人口总数的5%左右。尽管在比例上不算太多,然而由于印尼的人口总数规模庞大,因此即使是只占5%左右的华人数量也超过了1000万人,印尼因此成为官方统计的华人数量最多的国家。印尼华人大多来自于福建、海南、广东等南方省份。印尼华人大多分布于雅加达、泗水、棉兰、北干巴鲁、三宝珑、坤甸(庞提纳克)、锡江(马卡萨)、巨港、万隆及邦加槟港等大城市。然而印尼是东南亚各国中华人生活境遇最差的国家,事实上生活在印尼的华人曾经历过极其恐怖的一段历史时期,时至今日印尼华人仍对印尼的主体民族有一种抗拒心理。印尼华人尽管在国籍上是印尼人,但他们通常会用“他们印尼人”这样的词汇形容印尼原住民。从这一称呼不难看出印尼华人对印尼主体民族的抗拒意识。相比之下泰国华人在全世界都属于本土化相当高的华人族群。在泰国华族占其总人口的14%左右,是除泰族之外最大的族群。泰国华人的同化程度非常高,由于大量华人和华泰混血大多已经完全融入当地社会,因此并不被计算在华人人口之中。事实上包括如今的泰国曼谷王室在内的中部泰人都或多或少存在与华人融合的迹象。目前根据泰国的官方统计数据显示:泰国的总人口在7000万左右,而华族约占泰国总人口的14%,实际上已接近1000万人左右,这只比印尼华人的官方统计数据略少。由于考虑到泰国有大量华人后裔未被列入华人群体统计,因此泰国实际上的华人总数有可能超过了印尼。泰国华人在自我介绍时往往会说“我是泰国人,我是华裔,祖先来自中国”。很显然在泰国华人的意识中“泰人”和“华人”这两种身份分别作为国籍概念和族裔概念并不冲突,这和印尼华人使用“他们印尼人”这样的称呼构成了鲜明对比。
相比之下马来西亚华人的生活境遇比经历过惨痛血泪史的印尼华人要好,但在与当地土著的交往中还是显得泾渭分明,这和已高度本土化的泰国华人形成了鲜明对比。华人数量占总人口20.64%左右的马来西亚是全世界仅次于新加坡的华人占人口比例第二高的国家。然而与奉行各族平等共荣的新加坡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马来西亚始终奉行“马来人至上”的原则。当初马来西亚独立时华人在总人口的占比超过了40%,几乎与作为主体民族的马来人齐平,为此奉行马来人至上原则的马来西亚甚至不惜将华人聚居的新加坡踢出了联邦。即使如此华人仍在马来西亚人口中占据相当的比例,在这种形势下爆发了1969年5月13日的“五一三事件”。这个事件本来是马来西亚执政党巫统内部的斗争,但被马来政府转嫁到华人头上,从而引发了大规模的民族冲突。此后马来西亚政府将一直以来实际上奉行“马来人至上”政策公开化:在各方面对马来人实行偏袒性政策并限制华人的政治权力。事实上马来西亚在对华人政策上和印尼一样采取的是打压政策,只是马来西亚华人比较幸运没遇到印尼华人所曾遭遇过的恐怖事件而已。由于华人在马来西亚大多属于受教育程度相对较高的精英阶层,所以绝大多数马来西亚华人在年轻时通常是忙于事业的,晚婚晚育几乎成为马来西亚华人社群的常态,因此华人社群的人口增长率远远不及马来人社群。在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后华人占马来西亚总人口比例实际上是一直呈直线下降趋势的。华人在人口数量上呈劣势,同时又是孤立分布于不同的社区,难以形成共同的声音,久而久之就成为各扫门前雪的忍气吞声的群体。由于华人长期活跃于马来西亚商界,因此华人往往成为当地的富裕阶层。一部分马来人不能正视自己与华人的收入差距,他们单纯认为是华人抢夺了自己的饭碗,由此形成了针对华人的仇富意识。活跃于商界的华人却缺乏政治权力,在当地属于有钱无势的群体,这就容易成为别人攻击的目标。马来西亚甚至在很长一段时间里立法禁止华人在公开场合说汉语,当时马来西亚取缔了中文学校并禁止华人私下教授中文,违反者会被逮捕判刑。即使时至今日中文教学虽不再被视为非法活动,但中文依旧被排除在马来西亚公立教育必修课程之外,华文学校的学历也不被承认。
当然没人愿意始终作为二等公民生活,多年来马来西亚华人一直在积极争取自己的权利。也在一部分马来西亚华人自发用脚投票:他们选择前往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和中国香港等地定居。华人在马来西亚尽管属于受歧视受排挤的群体,可他们在马来西亚商界的力量是不容小觑的,越来越多的华人精英出走使马来西亚经济蒙受了阴影。与此同时中国改革开放后国力日渐增强,如今马来西亚经济对中国经济的依赖程度日益加深。在这样一种形势下马来西亚对华人的政策有所调整:马来西亚废除了禁止中文教学的法规,放宽了对华人政党活动的限制,甚至马来西亚政府内阁也出现了一些华人高官。然而目前华人在马来西亚仍不能享受同马来人同等的公民权利,各种隐性歧视仍无处不在:大学同样的专业对华裔和对马来裔的录取条件差异巨大;事业单位优先录取马来人;税收条款专门揩华人企业的油,优惠政策只针对于马来人当法人的企业......马来西亚的华人财长林冠英还曾因为用中文回答记者问题而遭到马来西亚国内媒体狂喷。应该说如今马来西亚华人正在获得越来越多权益,这主要是基于三方面的原因:其二马来西亚华人长期以来为捍卫自己的权益而进行持续的抗争;其二中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的提升使马来西亚方面希望通过华人群体与中国保持良好关系;其三马来西亚以前公开的歧视政策在国际上早已是饱受诟病。尽管马来西亚近年来在一定程度上调整了政策,但始终无法从根本上改变华人相比马来人低人一等的处境。马来西亚华人群体的确涌现出郭鹤年、李宗伟、杨紫琼、梁静茹等精英人士,不过另一方面大量马来西亚华人精英选择了离开。目前马来西亚华人整体上仍处于经济上相对富裕而政治上受歧视受排挤的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