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解放军报微信·解放军新闻传播中心融媒体
今天,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在长达14年的抗日战争中,中华儿女浴血奋战,涌现出无数民族英雄和可歌可泣的事迹,期间也出现了许多抗日爱国歌曲,响彻大江南北、长城内外,如战斗号角,激励着全国爱国的同胞们,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
1939年5月,冼星海在指挥延安鲁迅艺术文学院合唱队排练《黄河大合唱》。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全国掀起声势浩大的抗日救亡运动,涌现出一大批抗日救亡歌曲,如《义勇军进行曲》《救国军歌》《热血歌》《毕业歌》《前进歌》《五月的鲜花》《救亡进行曲》《松花江上》等。1936年秋,在西安任省立二中国文教员的张寒晖创作了著名的抗日救亡歌曲《松花江上》,是抗战时期救亡歌曲中的经典之作,它如诉如泣、壮烈低回的情韵,激励着人们同仇敌忾、共赴国难。1936年12月,“西安事变”爆发前后,西安全城到处可以听到《松花江上》的歌声,并迅速传唱到长城内外和大江南北。人们争相传抄传唱,一切不愿做亡国奴的中国人,都热泪盈眶地高唱这首思乡怀亲、驱寇救国的抗战歌曲。1937年除夕,*在《现阶段青年运动的性质与任务》一文中提到:“一支名叫《松花江上》的歌曲,真使人伤心断肠。”这首歌与《义勇军进行曲》《大刀进行曲》成为激励国人抗战决心的有力武器!
在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中演唱《松花江上》的李光羲和张满燕。
“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全国爱国的同胞们,抗战的一天来到了!”1933年长城抗战,宋哲元率领二十九军奋起抵抗。二十九军成立了“大刀队”,在与敌短兵作战中,“大刀队”重创日军,名声大振。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守卫卢沟桥的二十九军又以大刀显神威。二十九军大刀队英勇抗日的事迹,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当时在上海的进步青年孙培元(化名麦新)以满腔的爱国热情创作了一首歌曲《大刀进行曲》,不久此歌就成为抗战时期家喻户晓的一支名歌,激励着抗日将士奋勇*敌。
令日寇威风丧胆的二十九军大刀队。
卢沟桥事变爆发后,全面抗战开始,日寇向华北大举进攻。在民族存亡的危难时刻,一曲慷慨激昂的《保卫黄河》在延安奏响。“保卫家乡!保卫黄河!保卫华北!保卫全中国!”无数抗日志士高唱着《保卫黄河》奔赴前线奋勇*敌,奏响了中华民族救亡图存的时代强音。《保卫黄河》由光未然作词、冼星海作曲,是《黄河大合唱》的第七乐章。歌曲采用齐唱、轮唱的演唱形式,具有广泛的群众性,是抗日军民广为传播的一首歌曲。
以《保卫黄河》《在太行山上》《到敌人后方去》《游击队之歌》(又名《游击队歌》)等为代表的抗日歌曲,诞生于战场一线,是抗日军事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极大地鼓舞了抗日将士的士气,也促进了军民团结,在军营和群众中广为流传。
全面抗战爆发后,中国共产党号召建立民族统一战线,实行全民抗战,党领导的抗日武装积极配合正面战场,开辟敌后战场,建立敌后抗日根据地。在这种形势下,抗日歌曲《到敌人后方去》便应运而生。1938年秋,爱国诗人赵启海和作曲家冼星海共同创作了这首歌,“到敌人后方去,把鬼子赶出境……”通俗易懂的语言,朗朗上口的旋律,铿锵有力的节奏,这首刻画豪迈勇敢的游击战士、波澜壮阔的人民战争的《到敌人后方去》,极富号召力,是当时脍炙人口的抗日歌曲,很快就传遍全国,鼓舞广大人民群众抗战到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