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笔者来到烟台一处乡村,准备参观当地的老房子。
在街巷里转了一圈儿之后,一条石块斑驳的胡同吸引了我的注意。
这条胡同两侧的房子不仅“老”,而且“空”。路面看上去也是鲜有人行走的样子,石块的缝隙里已经长满了野草。时光沧桑,令人感叹。我不禁拿出手机,准备拍张照片。
(走五子用的棋盘)
当镜头拉近,对准野草之间的路面时,我忽然留意到一块比较大的石头上有几条眼熟的线。仔细一看,果然不陌生,这原来是一副“走五子”用的棋盘。
在娱乐方式有限的过去,“走五子”曾是风靡胶东民间的一种棋类游戏。或许是为了跟“五星连珠”的五子棋区分,胶东方言一般将这种游戏称作“走五子”或者“走程”(这种棋应该由来已久,只是不知详细历史渊源)。而图中这种由横纵各五条线组成的方格,就是“走五子”用的棋盘。
笔者是八零后生人,上小学时是在九十年代初。彼时下午的课外活动,女同学们一般跳皮筋,而男同学们则两两相约、一起“走五子”。
当时的校园,不同于现在的水泥路、塑胶道,主要就是泥地。如果两人约好下五子的话,通常其中一人负责用树枝在泥地上画棋盘,而另外一人则去找颜色或大小不一的石头作为棋子。等到两道工序都完成之后,就可以鸣锣开战。
这种“画地下棋”的游戏方式,虽然条件简陋了一点,但小伙伴们却乐在其中。如果没有上课铃的提醒,恐怕不*到天昏地暗,不会罢休。
到了九十年代后期,一方面是年龄的增长,一方面是电视节目的增多。笔者的同龄人对“走五子”的兴趣逐渐减弱。而更后面的孩子们,娱乐的选择就更多。胶东乡村“走五子”的热闹场景,因此也渐行渐远。此前几年 ,笔者在走访时,虽然也偶尔碰到过有人在“走五子”,但对弈者不见孩童,皆是白发老翁。
童年的记忆,往往都是深刻的。笔者虽然有约二十年不接触“五子”,但儿时演练过的阵型阵法仍了然于胸。此次机缘巧合,见到了这处老胡同里的石棋盘,干脆就借花献佛。以这个棋盘为模板,演示介绍一下当年常用的几套阵法,与诸君分享。
一、初始阶段
如图所示,对弈双方各五颗棋子,以颜色进行区分。初始阶段,各自排列在己方的边线上。而己方的边线,方言亦称之为“老窝”,即大本营之意。
二、吃子规则
走五子的规则是“两子吃一子”。即同一条线上,己方前后相连的两个棋子,可以吃掉对方孤立无援的一个棋子。若一方在同一条线上也有两颗棋子,即便它们中间有空隙,另外一方的连续两子也不能吃掉对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