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博时空 作者 安富建 要了解明清之际的“中国制造”,欧美社会名流青睐的纹章瓷是个有趣的点,它是一种印有家族纹章的瓷器,盛行于16~18世纪。这些纹章是欧美贵族的徽章图案,诞生于12世纪战场上的盾牌,原本是用来区别敌我双方,印在瓷器上则成为“私人订制”的标记。
这些中国制造的纹章瓷远销欧美,外观精美、价格高昂,是独属于欧美上层精英的贵重奢侈品。长期以来,这些瓷器不见于国内。2005年之后,国内开始比较多关注这些罕见的瓷器。2019年天津博物馆首次赴海外征购200余件清代外销瓷器,2019年10月1日首次在天津博物馆面世。目前,汇集了168件瓷器的“帆海融光——天津博物馆藏中国外销纹章瓷器特展”正在云南省博物馆展出。
来自中国的
“私人订制”奢侈品
今天,从广州到英国利物浦海运,单程大概需要不到40天的时间。而在18世纪,往返一趟需要两三年。
当时,一位英国的金主,想要中国烧制的纹章瓷,首先需要绘制有纹章的底图。英国船员会将这枚藏书票带到广州,交给当地的瓷器代理商,最后送至景德镇。当商船返程时,会从广州装载这些瓷器回英国。
这套看似简单的“代购”流程,实际上价格昂贵,且存在诸多细节。
从作为底图的载体说起,藏书票(一般贴在书的扉页,会带有藏书者姓名等,以美化装饰书籍的小幅版画)是最方便、最简单的底图载体,上边可以绘制私人纹章。
如果底图经专门的设计师描摹而来,那么最终的花费可能高达 1 英镑(当时一般英国船员年薪10英镑;鸦片战争前,1英镑兑换3两白银,清代七品官员的俸禄为每年45两银子),制作成本是普通纹章瓷定制成本的 10 倍、大宗日用瓷器成本的近 100 倍(广州博物馆收藏了一件奥奇欧佛家族定制纹章瓷汤盘,堪称纹章瓷之最)。
私人订制的特殊之处在于,纹章瓷的需求,并不是直接交给一般的贸易公司代办的。17世纪,大航海时代来临之后,海上航线和贸易模式建立,中国瓷器才真正在海外畅销。1600年、1602年英国和荷兰的“东印度公司”相继成立,在亚洲购买茶叶、瓷器、香料等。
英国东印度公司等经营的都是大宗商品,私人订制细节繁琐,最初只是贸易公司的员工福利。1727年,英国东印度公司普通船员的年薪仅为10英镑,一旦从事私人贸易,一趟能够赚取2000英镑的收入。在丰厚收益驱动下,贸易公司的高管或者船员们从为自己的家族订制,到后来帮亲朋好友“代购”。
中国瓷器在全世界一度是“高科技”产品,从未有竞争者。当康、雍、乾的外销瓷初到英国的时候,英国人既没有见过,也不知道它们如何制造出来的。外国炼金术师长期破解烧制办法而不得,清初时期,中国海禁等政策推动,日本“伊万里瓷”和德国梅森瓷等仿中国工艺技术而创烧的瓷器开始出现才加入竞争。
《景德镇陶录》记载:“洋器专售外洋者,商多粤东人,贩去与洋鬼子载市。”按照西方买家要求订制瓷,起初是景德镇瓷窑产品,后来这些瓷器形成了新的生产模式:在景德镇生产素面瓷器,在广州或海外加上色彩,被称为“广彩瓷”。
此次展览的168件瓷器,分为三个单元里展示:第一单元“瓷路海贸”:简要介绍中国外销纹章瓷器的由来及定制过程;第二单元“世族佳器”:重点展现了纹章的承袭组合及中国外销纹章瓷的功用;第三单元“美美与共”:以瓷器边饰为切入点,集中展现中外文化的互鉴、交流与融合。
如前文所述,在云南博物馆此次展览中,有大量东印度公司船长们订制的瓷器。
清乾隆 广彩 科尔布鲁克家族纹章纹奶油壶
这件瓷器由詹姆斯·科尔布鲁克和玛丽·哈德森定制,他们的儿子分别成为了大使、男爵、东印度公司主席。
清雍正 广彩 荷兰家族纹章纹盘
这件瓷器由荷兰东印度公司总裁之子定制,图案是图曼家族徽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