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流浪地球》开启了“中国科幻电影元年”,火爆的票房、恢弘的场面和各种令人脑洞大开的情节设定,令它从上映至今一直话题不断。
其中,就有一个关于植物的问题:地球上的植物能跟着地球去流浪吗?
上海植物园科普专家给出了答案:如果按照电影想象的人类科技水平,植物完全可以不用担心“户外”极端恶劣的环境,在地下城安逸地存活。但如果以人类现有的科技水平,可能带着植物种子去流浪更切合实际。
豆类的种子
种子更适合流浪
为什么带种子去流浪更合适?
上海植物园科普专家赵莺莺表示,因为种子由胚、营养组织和种皮构成,种子的形成使幼小的孢子体胚珠得到母体的保护,并像哺乳动物的胎儿那样得到充足的养料。种子还有种种适于传播或抵御不良环境的结构,为植物的繁衍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所以,在植物的系统发育过程中,种子植物能够代替蕨类植物取得优势地位,后者是通过孢子来孕育新个体。目前,大约有760种裸子植物和23.5万种被子植物通过种子进行繁殖。
除了生命力顽强,种子还有休眠的特性,其形成后虽已成熟,但即使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也往往不能立即萌发,处在新陈代谢十分缓慢而近于不活动的状态,这一特性也十分适合长时间“流浪”。
“休眠床”如何打造?
既然种子更适合流浪,但在《流浪地球》电影中,地球要流浪2500年!种子休眠的“床”如何打造,即如何储存种子,成为关键问题。
种子成熟离开母体后仍是活的,但各类植物种子的寿命有很大差异。其寿命的长短,除了与遗传特性和发育是否健壮有关外,还受环境因素的影响。实验证实,低温、低湿、黑暗以及降低空气中的含氧量等均为理想的贮存条件。
可是,“要让种子在保存2500年后还保持较高的发芽能力,人类现有科技很难做到。”赵莺莺表示,按照目前的技术水平,只能让种子休眠几百年后“复活”。此外,我们爱吃的香蕉没有种子、土豆需要以块茎繁殖等,它们只能以营养体保存,而且每隔几个月还得种回土壤里。看来它们是没有机会跟着地球去流浪了!
古莲子长出了叶子。2017年,上海古猗园展出了两盆有着700多年历史的古莲子。经鉴定,其“出生”时间大约在公元1270年至1285年,也就是元代忽必烈时期,因某种原因深埋地下后,于本世纪才重见天日。由于过于苍老、基因受损,可能会只长叶子不开花。
目前,世界上的科学家们主要通过降低含水量、保持一定的低温来长期储存种子库里的种子。
野外收集来的植物种子,尽可能快地运送到库里。在那里,经过清理枝条、果皮等杂物,除去空瘪的种子,只留下成熟健康饱满的种子。而要保持它的活力,还需要在干燥间进行干燥,降低种子的含水量。干燥过后的种子,装入密封容器内,最后被送进零下20摄氏度、能抵御炸弹袭击和辐射侵害的地下储藏室内。
种子库的地下通道
在这样的环境中,不仅不用担心种子发霉或者遭受病虫害,并且多数得以保存的种子都能在几十年乃至几百年的时间里保持着较高的发芽能力。一旦某个植物物种在自然环境下灭绝了,还能够通过保存在种质资源库中的种子使其重生。
现实中,为了应对环境的变化,人类已经建立了大量的种子库。目前,联合国粮农组织的清单里共有1400多座种子库,包括挪威的“国际种子库”、英国的“威克赫斯特千年种子银行”、中国的“中国西南野生生物种质资源库”等等。
挪威斯瓦尔巴特全球种子库,也被称为“世界末日种子库”或“种子方舟”,2008年1月投入使用,可储存450万种约22.5亿颗种子
终点还有大挑战
假设科技水平发展到可以让种子休眠2000多年,那么又一个问题袭来:在新家园,这些“古董级”的种子能够顺利播种出来吗?
要知道,植物的种子都有一定的休眠期,需要受到不同的刺激才能萌发,一般来说,只有当氧气、水分和温度符合一定条件时,种子才能发芽。之后的生长期中还需要合适的光照。
先来看电影中地球流浪的目的地——比邻星(半人马座α星c),据天文学家介绍,它是一颗寿命长达千亿年的红矮星。然而,红矮星会产生的耀斑比最强烈的太阳耀斑还要剧烈10倍,如果地球在这颗暗淡红矮星附近的宜居带上,大气层会被比邻星的耀斑全部破坏。
没有合适的光照,没有大气层(没有氧气),估计水分和温度也不适合了。在这样的条件下,地球上的人类无法生存。同样,植物也无法生存。
三个太阳的世界
即使比邻星给地球提供的条件很适宜人类和植物的生存,但别忘了昆虫——除了一部分植物的花是风媒花,大部分被子植物的花是虫媒花,需要依靠昆虫授粉后才能结实。没有昆虫的话,就只能祈祷未来的科技已经能够支持机器人去给那么多植物授粉了。
综上所述,虽然地球流浪时带上种子,比带上植物更靠谱,但是首先科技要发展到能让种子存活更长时间以坚持到流浪结束;其次,目的地要有适宜的条件让种子萌发并生长。这样的概率有多大?
看完了这个充满了浪漫主义和理想主义的故事后,建议大家还是好好保护地球环境,努力发展科技,为子孙后代留下更多希望吧!毕竟,我们只有一个地球!
版权声明:如涉及版权问题,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