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歌手谢东的母亲,单弦艺术家马增蕙生在天津,马家是一个超级艺术大家庭,父亲马连登是西河大鼓和评书演员,姐姐马增芬是著名西河大鼓艺术家,哥哥马增锟、弟弟马增祥(马岐)都是评书名家。相声演员于世德是马增蕙的表叔。马增蕙的丈夫谢凌霄也是演员,曾出演过电视剧《红楼梦》。
马连登1897年生于北京南苑一个菜农家庭。十三岁拜西河大鼓艺人耿起树为师,学会了《三侠五义》《杨家将》《明英烈传》《三国演义》《大隋唐》等十几部大书。马连登有二子二女,马增芬、马增蕙,马增锟、马增祥。
马增蕙
马增芬于1921年生在北京一户穷困家庭,三岁时生父去世,母亲带着马增芬改嫁给马连登。马增芬随养父学唱西河大鼓,学弹三弦,随父亲到天津撂地,七岁时马增芬在天津大观楼登台,十七岁灌制了个人唱片《玲珑塔》。
40年代末,马连登潜心钻研评书艺术,向陈士和、群福庆、金杰立等学习,风格日渐鲜明。1953年,马连登、马增芬参加中央广播说唱团,从天津回到北京。马增芬唱,马连登三弦伴奏,父女二人珠联璧合,挖掘、整理了《走马观碑》《打黄狼》《双锁山》《大闹天空》《薛家将》《花唱绕口令》《江竹筠》《一分钱一两米》等鼓曲,创立了“马派”西河大鼓。
马增蕙1936年出生在天津劝业场后面的紫阳里。年少时曾在天津的广东女校读小学,在填入学登记表时,因为艺人地位低,她把父亲的职业填为“煤铺掌柜”。因生活所迫,没上几年就退了学,跟父亲在南市东兴市场唱西河大鼓。
马增蕙与陈佩斯
马增蕙与郭德纲
50年代马连登、马增芬到北京后,把家人也接到北京。中国戏曲研究院下属中国曲艺团招演员,15岁的马增蕙被录取。中国曲艺团并入中央广播说唱团,马增蕙和父亲、姐姐成了同事,她改唱单弦,先后师从胡宝钧、白凤鸣、石慧儒、刘洪元、蒋月泉等曲艺名家。
刘宝全先生的门生白凤鸣老师教马增蕙学艺,常讲“要得惊人艺,需下苦功夫”,“心随貌转,貌随心转”,即内心与外形一致,“能够传神才是活人”,“形似刚跨门,神似才到家”,字的轻重、音的长短、气口的运用都非常讲究,差一点儿也不行。
50年代,马增蕙演唱的《双窝车》《大窗帘》《城乡乐》,多半是词写得俏,笑料多,容易让人接受,所以很受欢迎。1961年,她听了石慧儒老师演唱《游春》,觉得自己差距太大,登门向石老师求教。她与石慧儒同辈,但为了学习艺术,正式拜石慧儒为师,学了几段岔曲,又学了《杜十娘》《游春》两个传统节目。
马增蕙
这时候,侯宝林、刘宝瑞、马增芬和京韵大鼓名家孙书筠,并称中央广播说唱团“四大金刚”,是台柱子。马增蕙和这些曲艺名家一起到中南海,为*、刘少奇、*等*演出。
1957年,说唱团巡回演出到南京,碰上蒋月泉也在此演出。马增蕙几乎每晚去听他唱评弹,偷偷学着哼唱几句,感觉“蒋调”某些地方很接近京剧和北方曲艺。蒋先生得知后非常高兴,亲自将《战长沙》的录音从上海寄给马增蕙。1960年广播局成立“南曲北移”实验小组,马增蕙和赵玉明一起学了《宝玉夜探》《莺莺操琴》《玛丽沙》等弹词开篇,并改为“北方评弹”。
马增蕙相信“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因而努力吸收其他剧种的营养。她拜过相声演员郭荣启为师,曾向朱崇懋、胡松华等歌唱家学声乐,问艺于著名京剧演员吴素秋、马长礼,向电影导演谢添、话剧演员杜澎讨教表演技巧。多方面的学习,使她的表演洒脱大方、刻画人物生动逼真,形成了风趣、活泼的风格。
马增蕙与谢东
1982年,马增蕙回到出生地天津,在音乐厅参加了“南北曲艺交流演出”,用普通话演唱弹词开篇,当唱到:“今天我不唱单弦唱评弹……南曲北唱做实验,感谢天津‘娘家人’,感谢老师蒋月泉”时,台下掌声四起,剧场气氛格外活跃。2010年,74岁高龄、多年未登台演出的马增蕙又回到天津,参加非遗曲艺专场演出,演唱了《潘氏挑帘》片段。后来人们称马增蕙为”单弦皇后“。
马家的人,从艺的非常多。马连登的长子马增锟生于1930年,上过中学,随父学评书,随三弦圣手白凤岩学弹三弦,90年代在北京市崇文区广义街文化站演出评书《隋唐》。他说书平中见奇,整中见巧,擅贯口,口若悬河,字真句清,流畅动听。次子马增祥1940年出生,现名马岐,也是评书名家。20岁毕业于北京市文化局曲艺训练班,拜师陈荣启学说评书,代表作是《响马传》180回。
马增蕙
马增蕙有位表叔,是相声演员于世德,年轻时拜在张寿臣门下。1942年张寿臣在北京广播电台夜间播音,于世德每晚必听,越听越入迷,想拜师学相声。他找到表兄马连登,马连登找到张寿臣,马、张是挚友,拜师十分顺利。于世德到天津跟张寿臣学艺,师徒日日相处,感情颇深。
马增蕙的丈夫谢凌霄,是中国广播合唱团的演员,后为央视电视剧制作中心演员,曾在《红楼梦》《经过上海》等电视剧中出演过角色。他们夫妻有一子一女,其子谢东是90年代最著名的歌手之一,当初的《笑脸》《中华民谣》唱到尽人皆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