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人工智能发展已经越来越先进了,原来可望不可及的,也都渐渐出现在我们普通人的生活当中,而且在很多地方,其实机器人已经取代了人类工作。随着社会的发展,机器人比人类在工作方面更具优势,不但节约人力成本,还减少了不必要的纠纷。英国著名的理论物理学家斯蒂芬.霍金在接受英国广播公司(BBC)的采访时说:“制造能够思考的机器无疑是对人类自身存在的巨大威胁。当人工智能发展完全,就将是人类的末日。”霍金这一说还是挺让人不安心的。
于是,很多电影等作品中出现了对于人工智能与人类关系的想像。
电影《灭绝》也讲述了人工智能与人类之间对峙的故事,影片的开头,是一个生活规律、拥有幸福稳定家庭的中年男人最近总是做噩梦,梦到外星人入侵地球的恐怖场景,这导致了他和妻子、孩子之间产生了矛盾,妻子建议他去看心理医生。然而,当他去到医院时,却遇到了和他做同样噩梦的人。很快,梦中的场景在现实中发生了,他们拼命逃离外星人的*戮,在逃命的过程中,剧情有了精彩的反转,原来快要落入俗套的故事,给了观众们创新般的惊喜,原来外星人是人类,而自己和妻子却是机器人。50年前,人类被人工智能们驱逐出地球。后来,他们中的多数选择了遗忘,以人类的身份生活在地球上。而人类被驱逐到火星之后,从没有忘记复仇,他们一直在想办法重回地球。
这部电影的前半场看得实在是有些懵,而且一直都是夜间,光线很暗,很想看清却怎么也看不清攻击者的面目,导演应该也是刻意不暴露攻击者面目而用来制造后面的悬念。暂且不论技术问题,我觉得这个电影故事背后对生命哲学的探讨,是值得我们去思考的。
马尔克斯说:“不是活过的日子,而是记住的日子,构成生命。”记忆是生命,是一切。
没有历史记忆的人,可以轻易地背叛影片中,人工智能们可以随意改写自己的记忆,两个孩子本来是被人类所收养,但是父母在战乱中被人工智能*死了。后来,她们遇到了男女主人公彼得和爱丽丝收留了她们,在记忆被改写之前,她们的心中是有仇恨的,面对人工智能的同类,姐姐拿起了枪。
后来,她们有了重新选择的机会,于是选择改写记忆,从而遗忘失去亲人的痛苦。然而这一切,对于人类来说既很难做到,也意味着背叛,人类的情感并不能说忘就忘,人类从被驱赶进入火星殖民地的那一天起,深仇大恨就像刀子一样铭刻进了了心里,并且沿袭一代又一代,他们在火星里的每时每刻都在为重新夺回地球而做准备。
这种记忆对于种族之间来说,是不可调和的矛盾,然而被改写了记忆的人工智能们,对于对人类所犯下的罪行却没有罪恶感和负疚感,他们早就忘却了记忆中痛苦的部分,哪怕和仇敌生活在一起,也只感到平静温馨的生活,却不知道在遥远火星上人类的痛苦因为记忆而在衍化、生长。
给狗注入猫的记忆,它会活成一只猫我们的世界是记忆的世界,万事万物活的不就是个记忆吗?当你狗注入猫的记忆时,它就会把自己活成一只猫。
人工智能们成功的把自己改写成为了人类,在他们的记忆中,他们就是人类,如果不是人类提醒,他们甚至自始至终都不知道自己的真实身份。
作为片中唯一出现面目的人类迈尔斯回忆了自己的祖父和原本温馨的家庭,以及因为人工智能暴乱所遭受的一切,他们因此没有了家,被驱逐出从人类发源起就开始生活的地球,流离失所。仇恨的种子深埋在心底,他们以及他们的后代就是为重新夺回地球而生,梦想着有朝一日再回到地球,一直是他们的使命。
最后,是什么让迈尔斯愿意放下武器去救受伤的爱丽丝呢?那就是人类记忆中最温暖的那一部分,是爱、是觉醒,作为唯一一个被俘虏的人类,他在与人工智能们所组成的家庭所相处的过程中,感受到了一家人相互关心、扶持、照顾、不离不弃这些原本只属于人类的善意的情感。他原本所渴望的家庭的温暖,在人工智能彼得和爱丽丝、以及他们的孩子之中得到了答案。
战争,也是记忆惹的祸人类,其实也会常常忘记自己是人类,而会去扮演上帝或者外星人的角色,这些,都是记忆惹的祸。
疯子因为记忆而活成疯子,精神病因为记忆而活成精神病,网游迷恋者以为自己长着翅膀而飞身坠楼,这些都是记忆所主导的行为。
在50年之后,人类对曾经的侵略者所发动的反侵略也是一样违背人性的。不管是遭受灭顶之灾的生化人家庭,还是前线的士兵,一边发现他们从受害者摇身一变成为了被正义讨伐的对象,另一边发现他们所谓的复仇、夺回土地一样是要建立在另一方的鲜血之上,尤其是隔了这么久,父辈的仇恨由后辈去承担,都是蛮具有讽刺意味的。
人工智能和人类能够和平相处吗?看完这部《灭绝》,我仿佛看到了人工智能取代人类的那一天。也许人类对于人工智能的探索会永不止步,但是也要懂得取舍,并不是一味的去开发它。
人类对科学的探索可能会让人自己在哪一天实现能够控制自己大脑电路,从而像人工智能们一样可以轻易改写我们的记忆,但是,即使双方都没有了不好的回忆,也并不代表人工智能和人类能够和平相处。
影片的最后,通往地底世界的大桥被一一炸掉,随着人工智能的躲避,人类可以获得短暂的自由,但是别忘了,还有一部分人工智能保留着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