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样的创作思路下,晶晶的离开,其实更像是整部剧故事展开的“触发点”。从人物设计上,晶晶是一个特殊的存在——用导演的话说,所有人都在被动地被生活推着走,而在首集末尾意外离开的胡晶晶,似乎才是那个在主动选择的人。
工作日的下午,她在街心公园里边跟小孩一块玩沙子,她眯着眼看着太阳,有沙子从手指的缝隙之中漏下来......同一时间里,其他的人物们,乔夕辰还陷在空降领导的焦虑中,许言沉浸在买不起一只名牌包的窘迫中,南嘉也为客户临时更换方案而忙得焦头烂额,地铁里来回穿梭的下班族,城市里拥挤的车水马龙——仿佛所有人都被裹在生活的漩涡里,只有晶晶一个人好像站在了岸上。
于是,她的意外离开,也成为了其他人审视生活的契机。
李漠用“童话故事”来形容晶晶的离开。她去世之后,与三个朋友的故事才开始铺陈。晶晶和每个人的情感连接是怎样的?晶晶和大家的关系是怎样的?晶晶对于她们来说到底有多重要?
“其实后面的每一集晶晶都还在出现,只不过她是以另一种形式跟大家在一起而已。”导演李漠告诉黑白文娱。而这也正是还活着的人,纪念与释怀的一个过程。
与此同时,对于另外三个朋友来说,晶晶的离开,也是将她们从忙碌生活中拖出的关键点,她们开始重新回顾和梳理自己的生活。
通过平行和多线蒙太奇的剪辑,三个人物的情绪会时常交叉叠加在一起。比如将原剧本中分开的四五场戏剪成一场戏,让每个人的困境都交织在一起,如此进而透过屏幕,实现与观众的最大化共情。
让每一个观者自己的生活也能有所鼓励和启发,这恰恰也是《我在他乡挺好的》对每一个观众、每一个人的关照。
自然生发的鲜活表达
《我在他乡挺好的》一剧中,对平行和多线蒙太奇剪辑手法有着巧妙的运用,充分实现了叙事上的创新,这某种程度上,也与整个团队的创作观有关。
这部剧集是芒果TV和湖南卫视“芒果季风”剧场的剧目之一,“芒果季风”希望以“极致话题的大众化表达和电影质感的系列化布局”的品质来打磨剧集,与此同时,本剧的出品方之一及承制公司麦特文化,则是《我不是药神》、《致青春》、《全面目击》等多部优质电影的投资出品方。因而,从诞生伊始,《我在他乡挺好的》的创作团队便以更有品质感和更大胆创新性的标准要求自己。
就像是李漠在接受黑白文娱采访时所表达的,与很多在剪辑上严格遵循剧情逻辑的电视剧不同,《我在他乡挺好的》选择从真实的情感流露出发。
“比如创作进行到这一刻,人的内心想到的是什么,我想让观众共情的是什么,那段戏就是接下来要拿给观众的,而不是在这个时空里聊天就一定要把这个事儿聊完,那样人物的情绪就掉了。”
这一点,《我在他乡挺好的》当中的人物塑造上,也有所体现。比如前期观众热议度较高的,戏中乔夕辰的第一位上司:卢总监。
作为一个事业型女强人,她能强到什么地步?羊水破了,她打电话让老公安排生产事宜,语气依然十分冷静;救护车临启动,还要拍开车门,叮嘱同事尽快把方案发给她。
而一双看起来扎眼,细想起来又情有可原的高跟鞋,则将这个角色的“强”勾勒到了极致;同时又渲染了北漂一族的工作环境。
用李漠的话来说,“角色并不是只为某句台词而存在”。《我在他乡挺好的》中没有配角,角色也并非工具化的,都是有前史、背景和个人设定的鲜活的人。
也正因此,每个角色才会有其行为逻辑,很多动作甚至台词,都是自然生发出来,而非刻意设计的。
比如,有个情节是南嘉追讨尾款失败还被动买单了一瓶3000块的酒,拍摄这场戏的时候,南嘉的饰演者任素汐就提出,希望能在表演的时候用手机外放一首《好日子》。这个提议得到了李漠的赞许:“明明是一个特难过的事儿,用一个反着的手法去表现,那个喜感和泪感会很交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