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为了你好,到底可以多疯狂?
我在知乎关于“大学生意外*”这一话题上,看到这样一个匿名帖子。
我们暂且管里面的姑娘叫桃子吧!
桃子是一名大三的留学生,她的男朋友也在国外,研究生毕业,工作稳定。两个人感情很好,他们还在国外租住不错的公寓,费用全部由她男朋友一人负担。
后来桃子意外*,起初他们决定不要,但当查出是双胞胎时,两个人都心软了,于是他们各自告诉父母,想尽快结婚。
可是双方父母见面后非常不愉快。桃子的父母觉得她年龄太小,得要买套房子做保障,男方家说手头紧,需要缓一缓。两个人应该先结婚把孩子生下来。最后两边就此事没谈拢,不欢而散。
桃子的父母回去后越想越气,随后便把桃子从国外骗回来,威逼利诱苦肉计一起上,让桃子打掉腹中胎儿。桃子终究没能顶住父母的压力,就去做了引产,放弃了自己五个多月的胎儿,是两个男孩。
桃子现在每天晚上都会做噩梦,彷佛听见两个婴儿在哭,便止不住的掉眼泪。自责、后悔、想死的念头,时时刻刻折磨着她。
在这世界上,恐怕再也没有比*死自己的两个孩子更残酷的事了吧!
可惜残酷没有尽头。当近乎崩溃的桃子找身边的朋友说起这伤心事时,他们都坚信桃子的父母没有错,都是为了桃子好,只是手段狠了点。
两条鲜活的小生命竟然那么不重要,只是桃子父母使用手段的牺牲品罢了。就算桃子的父母真的是为了她好的未来好,但这方式未免太过激了吧!
心理学家弗洛姆就说过:他们戴着以道德为名的面具,束缚着子女对生活本身的渴望。
2
这就是父母都说是为了子女好,子女却感到痛苦,甚至对他们心生愤懑怨恨的原因。
演员朱雨辰的妈妈为了他好,十年如一日的熬梨汤,儿子每谈一段感情她都要干涉,可换来的是什么?
当孤独的儿子喝完酒躺在狗窝里苦笑着唱歌,含泪诉说妈妈的爱给他的压力很大,他的妈妈难道不会感到难过?
那个北大留学生王猛,父母为了给他更好的教育,从头管到脚,从大管到小,事无巨细,换来的又是什么?
拉黑他们,十年不回家,写下万字长书信控诉。
……
很多父母总是喜欢替子女做决定,那是因为他们的生命已经乏善可陈,于是忍不住就将自己大量的时间精力注入到子女的身上。如果子女不肯服从他们的意志,他们就会以一种自我牺牲的抱怨或者是通过自我牺牲制造愧疚感,以此来控制子女服从他们。
其实大人最常犯下的错误就是,不把子女当成一个独立的人来看待,而认为只要自己的目的是好的,就可以不必太讲究方式及其他。
可是,爱孩子,教育孩子,不能等于控制孩子,我们应给予他们适当的界限感和分寸感,以免对他们造成伤害。
3.
武志红老师认为,控制是一种伤害,爱不是伤害,如果有伤害那就不是真爱。
可你知道到底如何做才是真正的为孩子好,真的爱?
第一, 看见。看见我这个人,更要看得见我的感受。《为何家会伤人》这本书中有讲,成熟的父母不会在第一时间去处理孩子的问题,他们会先处理孩子的感受。
比如,当孩子不小心摔倒时,你首先要接纳他的情绪,检查他的伤势,然后再处理他的问题,而不是一上来就质问他怎么这么不小心。
没有看见孩子的感受就单方面的下结论,这简直就是耍流氓。孩子的感受那么强烈,你们却还是视而不见,这怎么可能会是真的为了他好。
第二, 尊重。你可以给子女各种友善的建议,但请尊重他们自己的决定,毕竟他们的人生还是要自己过下去,父母永远替代不了。就像上面桃子的故事,她决定生下这对孩子,你们可以不帮忙,但请别干涉。
第三, 信任。父母对孩子的信任尤为重要。既然我已经决定了这样做,就请相信我有能力为自己的决定负责到底。哪怕头破血流,那也是我人生里该做的功课。
在电视剧《陪读妈妈》中,罗一一被校董怀疑修改期末考试分数,他妈妈表面上说相信他,却还是对校长道歉了。就因为这一举动,罗一一非常伤心气的离家出走,再也不愿意和妈妈讲话。可见,信任是父母和子女之间沟通的基本条件。
身为人之父母,谁都想为了自己的孩子好,只可惜太多的好最后成了密不透风的“爱”,成了父母无法忍受孩子人格独立的自私。
著名的心理学家曾奇峰老师曾说过,好的父母的条件就是,你能够忍受孩子长大所导致的自己被抛弃的感觉。因为孩子的长大,意味着离父母越来越远。
所以,正如纪伯伦诗中所讲,你可以蔽护他们的身体,而不是他们的灵魂,因为他们的灵魂住在你梦中也无法企及的明天。你要向他们学习,而不是使他们向你。因为生命不会后退,也不会在昨日留连。
愿你我都能放手自己的孩子,用一生来学习如何做一个好妈妈或好爸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