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这个词其实是我国特有的词汇,我们将一周七天叫做一星期,这太正常不过了,可为什么要这样叫?原来背后还有一段历史原因。
在光绪三十一年,也就是1905年,朝廷突然宣布停止乡试和会试,成立一个有学部筹建的图书局,任命袁嘉谷为图书局的首任局长。
四年后图书局又成立了一个新机构,这个新机构主要负责统一当时教科书中的名词术语,身为局长的袁嘉谷亲自参与其中,定制了许多统一的名词,从当时的情况看,这确实是一项先进的举措,可以使许多中国文化与国际接轨,将外来的一些知识名词表现的更加中国化。
其中七天一周就在这个名词定制之列,当时定下的名称正是“星期”,后来又分别以“星期日、星期一......星期六”与一周七天相对应,颇符合国人的口味。
那么这种名称的定制是否有根据?这就不得不说“星期制”的由来,将七天当成一周这种制度起源于两河流域,是古巴比伦人的发明,其后最先传到的是希腊,然后是罗马,后来逐渐传播到世界各地。
中国古代根据月亮的朔望来定制时间,古巴比伦人亦是以此来划分时间,他们根据月亮的朔望,将每个月能看到月亮的二十八天分为了四个等份,而每个等份刚好是七天,这就是一周七天的雏形。
然而这种划分也只是个开始,一周七天的说法远远没有表面上这么简单,根据天象观察,发现天空中的恒星和行星,认为行星有七个,就是我们所熟知的“金木水火土无星以及太阳和月亮”。
浪漫的是古巴比伦人将一星期的每一天都配上了星名,分别是星期六对应的是土曜日,星期天对应的是日曜日,星期一对应的是月曜日,星期二对应的是火曜日,星期三对应的是水曜日,星期四对应木曜日,星期五对应金曜日。
如此一周七天摇身一变,变成了有关“星”的日期,所以翻译而来的“星期”不仅有依据,而且还非常完美,汉字语言可塑性以及表达性绝非其它语言可比,论优美程度,汉语言不管是在书写还是表达上都更胜一筹。
而西方人在接受“星期制”的概念之后,亦是将其与自己的文化联系到了一起,最著名的当然是《圣经》,其中记载了上帝开天辟地的说法,这点倒与我国神话中的盘古开天辟地有些类似。
其中上帝用六天开辟完天地,第七天休息,所以星期一为一周的开始,星期日为一周的结尾这点更能使人理解,也更深入人心,然而事实并非我们理所当然想的那样。
在国外把星期日当做一周的第一天早已是见怪不怪,人尽皆知的事情,不得不说各个国家的文化确实存在不小的差异。
但不管各国的文化差异如何,总有那么一个纽带将这种差异联系在一起,就拿星期制来说,原来我们过的每一天都对应着一颗星,无论是在哪,这颗星始终保持不变,就像“林中路”一样,林中多歧路,到头来却是殊途同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