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所众知,战争是残酷的。但远离战争年代很久的我们,偶尔也只是通过轰轰烈烈的好莱坞战争大片,抑或奇葩的抗战神剧中浅薄的认识战争。这种认识很显然是肤浅及片面的,甚至是错误及荒谬的。战争从来都不是好玩的。
世上的任一生物,从微至大,从古至永,其生命有且只有一次。作为最高级的灵长动物—人类,显然会更能体认到死亡的恐惧感。那么既然人都害怕死,又如何会有战争呢?战争其实是人性的贪婪漫溢而不加约束的结果。个人的贪婪可能会触犯法律,但国家(当然是指掌权者)的贪婪,则可能会引发战争。从古以来,每个国家都有属于自己的民族性格和民族精神,这种性格和精神是在这个国家的历史长河中沉淀和积累下来的。
比如日本,有着独特的民族文化如武士道精神,加上其民族的单一性,长期以来信仰的只有一种神即所谓的日照大神后裔—天皇,也就是说天皇在日本人心中的地位是至高无上的。在二战时期,为了推行侵略扩张的政策,日本当权者需要用武士道去激励士气,巩固军队,也需要用武士道去禁锢和统一国民的思想,为此,他们开足宣传工具的马力,打着“拯救日本”的幌子,强行灌输“皇国论”、“大和魂”、“为天皇尽忠”等思想。特别是“武士道,就是对死的觉悟”,当这种对于淡然面对死亡的思维方式与狭隘民族主义和扩张政策相结合,就变为了无视他人的生命价值同时也那样对待自己的生命疯狂信念,变为虐*狂和自虐狂。
了解了日本的民族性及其当时日本的社历史环境,再去看“硫磺岛的家书"这部电影,可能更会理解当时战场上大部分日本人的所做所为。在硫磺岛战役中,成批成批的日本兵喊着天皇万岁的口号后英勇死去。这里面的几个人物却显得很特别。
栗林将军
一个是守岛日军的顶头上司栗林将军,栗林将军,是在美国读过大学,也做过日本派驻美国和法国的武官,他受西方文化的熏陶多年,多少受到了西方普世价值的影响。因此在战场上,他不准手下军官乱*士兵,即便个别士兵违背了日本固有的武士道精神。通过他三次救了士兵西乡就能看出他对底层士兵的普世情怀。栗林虽然受到西方普世价值的影响,但同时内心深处也是爱国的。正如在美国时的送别宴会上,他会说出“无论敌人是谁,都要为国尽忠,自己的信念与国家无区别”这样的话。
他深知硫磺岛对于保卫日本本土的重要性。如果硫磺岛失守,自己国家的国民将会遭殃,而那国民里也包括自己深爱的家人。他深知美国的实力的强大,他甚至能预见这场战役的结局,正如他所说,也许保卫硫磺岛没有用,甚至整个战争都没有意义,但我们根本没有了别的选择。
栗林将军
正因为他的内心是复杂的,所以他在战场上的表现也不难另人理解了。他拒绝了军官给他备车的要求,几天里用徒步的方式把整个20多平方公里大的硫磺岛走了个遍;有时走在沙滩上时,他会突然喊侍从官当作美军,而他拿着木棍作枪,大喊大叫的射向奔跑的侍从官;他会放弃传统的守岛作战的方式,禁止在滩头挖战壕,阻击敌人,而把主要兵力集中在需要花费很多兵力及时间去建筑工事的山头上。
这些情景无疑让其它头脑无比狂热的官兵看到会以为他们的司令官是有神经质甚至是懦弱的。在整场战役中,栗林都是清醒的,他保守沉稳的战争策略在那些狂热的好战分子看来是极其保守的。而这是也另他周边的官兵对他背后不断议论及不满的原因。在战场形势本就极其不利的情况下,当栗林收到从大本营总部发来的函电说,总部无法提供援助,请守岛战士坚守阵地到底。他会说出“大本营不但蒙骗了国民也蒙骗了我们”的话。
下面接着说的人物是西乡,他在电影中,是作为典型的“小人物”出现。西乡原本跟妻子开了间面包店,过着平和的市民生活。但后来受到战争的影响,他被强征入军。他临走前,跟已经*的妻子说,请她放心,他会活着回来的,因为他要看到他们的孩子。西乡对于战争的反应是冷静的,也是真实的。他甚至是反感战争的。
正如西乡自己所常说的他只是个做面包的师傅。他说他厌烦了日本的宪兵,因为在以前他跟妻子开面包店的时候,这些宪兵总会强拿他们的三明治,面包,甚至是做面包的机器。他讨厌战争,他认为是战争毁掉了他平和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