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36-1式微押韵
(备注:□ = 非韵、■= i韵、●=o/u韵、◆=ng韵)
1.式微,式微,胡不归?微君之故,胡为乎中露!
2.式微,式微,胡不归?微君之躬,胡为乎泥中!
□□□■ □□■ □□□● □□□□● i u
□□□■ □□■ □□□◆ □□□□◆ i ng
附注:本诗与新韵同,也即,用现代普通话读,仍然是完美押韵。
诗经36-2式微注释1
(备注:□ = 非韵、■= i韵、●=o/u韵、◆=ng韵)
1.式微,式微,胡不归?微君之故,胡为乎中露!
2.式微,式微,胡不归?微君之躬,胡为乎泥中!
□□□■ □□■ □□□● □□□□● i u
□□□■ □□■ □□□◆ □□□□◆ i ng
附注:
1、式微、胡不归,这两个词后世运用很多,现在演化的意思分别是:
式微=正在走向灭亡、变得微不足道;
胡不归=为什么不回家、隐居田园?
后面的微君之故、微君之躬,后世也运用较多,比如,微斯人吾谁与归?
微=无,假设没有
2、那么,从这里可以看到,这首诗是悲剧、哀叹诗,或讽刺诗。
每一阙的前半句:式微、式微、胡不归?是诗人在劝自己:(朝廷)不行了,不行了,我为什么还不辞职回家呢?
每一阙的后半句:微君之故,胡为乎中露!微君之躬,胡为乎泥中! 显然是责备:
如果不是(国君)你,老百姓哪能处于寒露中?意思是没有房子住,露宿在野地里,餐风饮宿,与霜露为伍。这里的中露=露中,颠倒词序是为了照顾押韵,这在诗经中多次出现,是一种修辞方法,见: 诗经18-2羔羊注释3; 诗经29-1日月押韵 ; 诗经6-2桃夭注释2 ;
如果不是(国君)你,老百姓怎么会陷入泥潭中?意思是陷入困境、陷阱,无法挣脱。这两句的露水、泥淖,都是虚指,并非实物,而是一种类比,将人民因为昏君的无能而生活困顿之态类比为露水和泥水。
3、躬,=自己、自身,指的是昏君一个人、自个儿。诗人把矛头直指国君自己,而非他人。
我上面的分析,都是将每一阙的前半句理解为诗人催促自己回去,后半句为埋怨别人。
但以往经学家们将这两部分都释读为诗人劝说别人回去。这是不对的。假设前贤的注释是对的,那后半句毫无争议是埋怨别人,既然是埋怨,那前半句为何是劝说呢?讲不通的。再说了,后半句是埋怨别人把事情搞砸了,那为什么要劝他回去呢?难道这个国君当初是从别国请来的吗?不符合史实和逻辑。就算劝他回去是合理的,但他回去了这种坏的影响就能消除吗?除非这个人是个扫把星,把他赶走了,日子才能好过,但这又与前面的式微相矛盾。既然式微是前提,那他赶走不赶走都是式微,挽回不了式微这个既定的现实。既然如此,赶走他有用吗?所以,前贤将前半句和后半句释读为让别人归是错误的。
只能是自己要归家,顺便埋怨下别人。这与后世的陶渊明田园将芜胡不归,是一个道理。感到政治腐败,自己告老还乡,顺便吐槽下。
诗经36-2式微注释2
(备注:□ = 非韵、■= i韵、●=o/u韵、◆=ng韵)
1.式微,式微,胡不归?微君之故,胡为乎中露!
2.式微,式微,胡不归?微君之躬,胡为乎泥中!
□□□■ □□■ □□□● □□□□● i u
□□□■ □□■ □□□◆ □□□□◆ i ng
附注:前面讲了,这是首讽刺诗、归隐诗,与后世陶渊明颇相似。下面分析一些次要的难点:
1、式微之式,从弋,古音di。音变轨迹di-->shi,或d-->s-->sh。以往经学家将其释读为语气助词,应不确。微在这里是动词,但微的本义是形容词,所以式微可以视为功能性(语法性)助词 形容词=动词效果。这是一种助词的理解法。
此外,式微还可以理解为式样、模式、风格、作风、走向之微,而式的古文字从工,这个工字很像古代车轼(扶手)的横木,应为表义。也就是说,式=轼的本字,最早指的是车上扶手的横木。可能引申为方向、朝向、走向、轨迹,式微=车子驶向微弱的地方,=走向灭亡、越来越微弱。
车轼
2、胡从古,古音cu。与曷、盍、何在上古同音。
胡不归?=何不归?=为何不归?
胡为乎中露?=何为乎中露?=为何于中露?=为何(处)于露中?
胡为乎泥中?=何为乎泥中?=为何(处)于泥中?
这里存在介宾倒装,胡(何)为?=为胡(何)?
3、君,这里指的是国君,但从语法上、文义上讲,也可以释读为第二人称、尊称。或两层意思均有。但我更倾向于只代表国君,因为后面都是埋怨、指责,没有必要理解为尊称。
诗经36-3式微上古音大概
(备注:□ = 非韵、■= i韵、●=o/u韵、◆=ng韵)
1.式微,式微,胡不归?微君之故,胡为乎中露!
di ci, di ci, cu bi ci? ci cong di cu, cu ci cu dong cu?
2.式微,式微,胡不归?微君之躬,胡为乎泥中!
di ci, di ci, cu bi ci? ci cong di cong, cu ci cu di dong?
□□□■ □□■ □□□● □□□□● i u
□□□■ □□■ □□□◆ □□□□◆ i ng
附注:
1、露从路,路从各,各从口,古音co。
2、泥从尼,尼从尸,古音di。但尼字最早见于说文,造字晚。
尼组: 伲呢坭妮屔怩抳旎昵柅泥狔痆眤秜胒苨蚭跜迡铌馜鈮
读音: Ní ne ní nī ní ní ní nǐ nì chì ní nǐ niè nì ní nì nǐ ní ní chí ní ní ní
可推定古音di。
此外,在以前破译白狼歌时,遇到匈奴汉语:皮尼=蕃息,而息从自,古音di。见: 白狼歌破译2远夷慕德歌诗;
3、躬,从弓,但这个写法出现很晚,最早见于说文,在战国文字中,躬=身 吕,吕并非声符。其声源可能来自身的古音,身古音ding,但更早的时候是c辅音,符合商音理论:所有d辅音都是由c辅音演化而来。
躬=身 吕
身从人,古音可能存在cong、cing阶段
诗经36-4式微今韵
(备注:□ = 非韵、■= i韵、●=o/u韵、◆=ng韵)
1.式微,式微,胡不归?微君之故,胡为乎中露!
2.式微,式微,胡不归?微君之躬,胡为乎泥中!
□□□■ □□■ □□□● □□□□● i u
□□□■ □□■ □□□◆ □□□□◆ i ng
附注:这首诗放在现代汉语中,仍然押韵,所以韵脚不必修改。
只能修改一些次要的地方,比如古今字和通假字:
1、胡→何
2、乎→于
3、标点符号,原文结尾为感叹句,实际上断句错误,应该是反问句。
4、介宾倒装,胡为=为胡=为何?
于是修改为以下今韵:版本一、20221019下午13:30
1.式微,式微,何不归?微君之故,为何于中露!
2.式微,式微,何不归?微君之躬,为何于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