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那些女人》讲述抗日战争时期,通州濠河边一群手无缚鸡之力,身份、性格迥异的女人,面临家仇国恨,抛弃个人恩怨,与日军、汉奸、汪伪政府斗智斗勇。危难之中,那些女人们的灵魂迸发出巨大的光芒。
战争带给我们,血与泪的教训,无法抹灭的伤痛。我们不能选择生命的开始,但要有勇气走完最后一步,无论结局如何无怨无悔。
影片中让我最震撼的是惠姑娘,最心疼的也是惠姑娘。一句“我身子脏了,心没脏”,直击心底,久久无法忘怀。
身体和灵魂矛盾体,婀娜靓丽的妙龄女,灵魂高贵身份低贱的底层人,面对危难勇敢无畏的女战士,舍我其谁的奉献精神,带给我们无尽的震撼、惊艳和疼惜。
仿佛看到那个年代,无论老少,无论男女,都用自己独有的方式,维护人间正义和祖国和平。
一、纵使偏见成山,亦坚强不自弃
人生很长,假如都为了别人怎么看的话,会很辛劳,不如面对自己的人生,开心一点。
电影开场,冷清的雨夜,日军于街上烧*抢掠,战士奋勇*敌壮烈牺牲,相亲被残忍屠*,竞相四处逃命,背井离乡。
恍然回到那个动荡不安的年代,心中皆是隐隐不安。画面来到濠河边上,难得乱世中祥和安宁的景象。
商贩吆喝贩卖梳头油雪花膏,吸引一众女人围观,嬉笑怒骂好不欢快。深处之中的惠姑娘,虽处之中,却又在边缘之外。是众矢之的,不屑于与之为伍。
如水芹娘说惠姑娘“城里的嫲嫲”,“天天换男人的烂人”,更是一个眼神让你读懂所有。
江家嬢嬢面对第一个笑面迎上来的惠姑娘,短短几句冷嘲热风的话,如利剑直插心窝。每一句话每一个动作无不透露着“多看你一眼都觉得恶心,多说一句话都是浪费”。
烧水西施,铜家婶婶,围观的奶奶们,虽然都是人畜无害的普通妇人,于惠姑娘都是不屑,不愿与之为伍。女人们眼中的惠姑娘,是个不为人齿的娼妓,厌弃鄙夷,甚至漠视。
惠姑娘想买雪花膏,商贩老爹,第一句话问的是“你 要赊账呀”,面对其他妇人却非如此,如此差异对待。
如水芹爹,铜家叔叔的说法“有钱就可以困觉”,皆是安分的老实人,却也带着有色眼睛看人,难逃世俗。
刘汉奸带日军抓捕水芹,惠姑娘上前周旋,直言你算什么东西,伸手就是一巴掌。
男人们眼里的惠姑娘,有钱就能睡,人尽可夫的下贱女。
众人眼里的惠姑娘,得了脏病的风尘女,尊重和善待与之无关,善良和纯洁她不配拥有。
对于惠姑娘这不过是最普通的一天,和平常无异,一样的天,一样的众人,一样的世俗,一样的偏见。
她自知,别人眼中多么不堪,但从不自轻自贱,正如她对职业的诉说堂堂正正做生意,无愧于心,不累于俗。
“东南营的怎么了,堂堂正正做生意,我又不曾给我自己立一个贞节牌坊。”
面对不屑的眼神,她可以息事宁人,率先退让,默默坐在长椅上,静观众人的打闹嬉笑,听到好笑的事情也会莞尔一笑。
笑脸迎人,却遭明嘲暗讽,眼神漠视。她亦可以开口反击,争个对错。
面对那些男人,她有温柔的武器,有尊严,有骨气,就算职业再轻贱,亦可以堂堂正正做人。
她活的磊落,过的坦荡。或许只是故作坚强,终是个弱女子,深处乱世,孤苦无依,饶是抵不过世俗的偏见。
心存偏见,好比透过有色、凹凸的镜片来看东西,看到的已不是它原来的面貌。——松下幸之助
而偏见已深入人心,众人感受不到她的善意,发现不了她的美好,用“成见”这把锋利的刀刺伤她,折磨她。
眼神的不屑,言语的侮辱,一切偏见足矣摧人心智,遮盖真相,伤人于无形。
如果可以选择,谁不愿做好姑娘,没人甘心做妓女,一切都是生活所迫,无法改变时,只能接受。
还好她过的清明,自知处境,进可针锋相对,退可息事宁人,不自轻不自贱。
纵使偏见成山,亦坚强不自弃。不管生活如何,总要继续下去,并试着让它更有价值。
二、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