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莉·奎茵T恤的暗喻:哈莉·奎茵在《自*小队》里穿的T恤上,写着Daddy`s Lil Monster(爸比的小怪兽吗?),这代表着深陷在恋爱中的她,直接宣示自己就是小丑的所有物,小丑是爸比,而她是爸比的小怪兽。
而到了《猛禽小队和哈莉·奎茵》中,我们发现小丑女的T恤上的字变成了她自己的名字,这个变化也证明了她走出了对小丑依赖的生活,重新认可了自己。也知道从此以后不再有人依靠,只能独立自主,闯出属于自己的天空,而小丑女也从此找回了真正的自我。
哈莉·奎茵名字的内涵:哈莉·奎茵的本名叫做Harleen Quinzel,跳入化学池变身为小丑女之后,她改名为harley Quinn,这个名字除了跟她的本名类似之外,其实也是源自于Harlequin这个词。
Harlequin的字面意思是丑角,而丑角往往是舞台中负责搞笑、滑稽的代表,没有台词,永远不会是舞台的重要角色,有它或者没有它,对剧情发展完全没有影响,绝对是一个可有可无的存在。因此哈莉·奎茵这个名字,其实也向观众表达了,哈莉在小丑的世界中一直只是一个类似丑角的存在,完全没有自己的人生意义,更加表现了之前哈莉对自己错误的人生定位,也是她被抛弃的根源所在。爱一个人到完全失去自我,最后只能收获被抛弃的命运。
电影片名背后的隐喻:片名中包含的猛禽小队,英文名为“Birds of prey”,猛禽的本身的含义是在天空翱翔,以捕猎其它动物为生的禽类。而猛禽的特性除了敏捷之外,它们所挑选的猎物很多都是体型颇为庞大的动物。因此“猛禽小队”的名字也是暗喻了女性的能力。女性应该如同猛禽一般在这个以男权为主的社会中,无惧看起来体力、身材比自己高大、凶猛的男性,英勇同一切对自己造成压迫的男性做斗争,展现属于女性的勇气与能力。
可以说《猛禽小队和哈莉·奎茵》表面上看是一部轻松娱乐的片子,简单讲述女性独立的寓意,但结合《自*小队》和电影中导演刻意安排下的细节伏笔,我们更能看懂哈莉·奎茵内心的纠结、痛苦及最后的变化,也更能为哈莉最终的改变而觉得兴奋、激动,配合影片结合与反派的大乱斗,更让人有种冲破自我束缚牢笼的感觉。
03 符合女性风格的武打动作设计,及画面色彩波普风格的运用是影片的亮点所在虽然这部电影在剧情内容搭建和内涵沉淀上,甚至是人物角色构建上让很多人对它有所诟病,但《猛禽小队和哈莉·奎茵》的动作场景设计到也是蛮不错的。毕竟它的动作场是由《John Wick》(疾速追*)系列电影特技团队(87Eleven)来进行设计的。
由于是同一个团队制作,所以《猛禽小队和哈莉·奎茵》在打斗设计上确实有《Jonh Wick》从头打到尾的感觉,运镜流畅,没有过渡剪辑。
在动作设计上,因为这部影片是以女性为主的片子,武打动作的设计自然要具有女性的特点。在电影中,武打动作都是接地气的肉搏打斗,在动作设计上没有着重表现男性对打的那种力量感,而是更侧重于技巧与灵活性,在运镜方法也并没有像其它影片一样采用不停切换镜头的方式来展现武打的激烈性,而是真实地展现对打的过程。
在第一次看到黑金丝雀救小丑女的时候,那场打斗就让人感觉她是一个标准的练家子,腿上功夫很是了得。但是切换到小丑女打斗时,又是完全不一样的风格,她属于疯狂、随性、让人捉摸不透,她还会不停运用身边的道具制造打斗效果。尤其是小丑女进警局找卡珊德时的打斗互殴很是精彩,甚至让人感觉到一丝成龙功夫喜剧的影子,既有功夫可看,又有喜剧效果。
而哈莉对着警察开枪,一枪枪打出来的是漫天飞舞的烟雾,我在这一瞬间感觉有点昆汀暴力美学的感觉,当然昆汀要血腥暴力得多,小丑女这个最多算是美化、梦幻、温柔版的暴力美学。因为本片评级是R级,我们在影片中还能直观看到诸如骨头断裂或者血浆喷涌这样的场景,也能满足部分追求暴力观感观众的需求。毕竟有《John Wick》动作团队的操刀,这部影片的打斗动作也还是蛮不错的。
与影动作戏配套的是该片的画面设计及颜色搭配让人觉得很有美感,在画面、颜色设计上颇有美术上的波普风格,整部电影给人感觉就是各种鲜艳的颜色汇聚到一起,堆积出了一种梦幻的效果。在小丑女炸了化学池的时候,背后的爆炸烟雾出现了很多颜色,与其说像爆炸,更不如说像放烟花,迸发出各种各样颜色的烟雾迷绕交织在一起,呈现了不一样的美感。
可以说《猛禽小队和哈莉·奎茵》中的动作设计、画面设计、对比强烈的颜色搭配,弥补了部分电影情节不足的遗憾,但也不足已撑起这部电影的口碑。在《小丑》口碑爆棚后,华纳却推出了这样一部DC电影,和《小丑》比确实不在一个档次,也不知道是不是华纳故意而为之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