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根谭:贫穷不是问题,接受不了贫穷才是问题。
在春秋末期的时候,孔子对他的学生颜回说了这样一句话: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意思就是说:“贤德呀,颜回吃的是一小筐饭,喝的是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小房子中,别人受不了这种贫苦,颜回却仍然不改变向道的乐趣,贤德呀,颜回。”
孔子对于颜回的这一句评价,讲述的就是拥有清静内心,奉行于道的道理。
数百年之后,也就是魏晋时期,谢安和戴氏兄弟的一番对话,也表达了同样的境界。
戴逵在东山隐居磨炼节操,他的哥哥戴逯却想要建功立业,谢安就对戴逯说:“你们兄弟二人的志向为什么有那么大的差异呢?”
戴逯这个时候就说了这样一句话:“下官‘不堪其忧’,家弟‘不改其乐’。”
意思就是说:“我如果处于贫困境地就会经不起诱惑,而舍弟隐居贫困,却能不改其乐”,这一句话的原意便是出自于《论语》孔子所说的“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之中。
人生最好的状态,是有一个清静的内心,让自己的内在有一个主宰,然后富养自己的灵魂。
因为世俗之间有太多的人,总是受到外在物欲的诱惑,让自己的本心迷乱,让自己有一个错误的追求,只顾富养自己的身体,而这样世俗的浮躁,养成的只是嘈杂的人生和毫无价值的生活过程。
王阳明曾经说这样一句话:今人于吃饭时,虽然一事在前,其心常役役不宁,只缘此心忙惯了,所以收摄不住。
我们吃饭的时候,想不光是饭菜,而是诸多问题和生活上的各种麻烦,虽然说有一事在前,但是心中常不安宁,只因内心忙惯了,总是思虑一些不该思虑的事情。
人生因多思虑而浮躁,人生因浮躁而生祸患与痛苦。
但是当我们冷静下来思考自己人生出现的痛苦和问题时,就会发现很多问题并非是真实发生的,而是自己内心思虑所引起的,自己因想的太多而生祸患,自己又因未能满足*而越加浮躁。
在这里便能看出孔子所说“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的重要性,贫穷不是一件好事,但是能够用坦然的状态适应贫穷而存在,并不是一件坏事。
如果外在贫穷,但是内心却守不住贫穷,内在没有清静的主宰,不能更好的接受和化育人生出现的一切平凡,那么只会让自己的人生感到更痛苦。
《菜根谭》中有这样一句话:耳目见闻为外贼,情欲意识为内贼。只是主人翁惺惺不昧,独坐中堂,贼便化为家人矣。
耳目所接受的美色美音,这些外界诱惑都是外来的贼,心中的情感和欲念都是内心潜藏的贼,可是只要灵魂保持正直清醒,不受诱惑,保持纯净之心境,那么使人受到诱惑的感受和心理,都能化作帮助自己培养正直品德的好帮手。
内心由五色五音而产生的*,让自己的内心产生了“贼”,而自己的灵魂正是因为“贼”的存在而不清醒。
人生修行的目的就是内心有一个主宰,保持灵魂的清澈,不受外在事物的干扰,无论居于何时,何地都能顺应外物存在,不因贫穷而烦乱,不因平凡而浮躁不堪,这样的人生境界才是值得追求的。
此番意境就如同陶渊明的一首诗: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真正的修行并不在于自己身居何地,身处何种境遇之中,而在于自己的内心能够偏远和清静。
文|国学书舍
品读国学智慧,感受古人文化,体悟不一样的世界,看见不一样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