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庆出生在上个世纪的五十年代末,那个时候生活条件很苦,新生儿生存率很低。他是家里的第三个孩子,但是前面两个出生后不久就因为营养不良夭折了。只有他幸运的活了下来。
他的父母是当时为数不多的知识分子,祖籍北京,在石家庄工作。父亲还是一个小领导。阿庆从小就跟着父亲看书写字,捧着一本书能看上半天。
小时候的阿庆和同龄的孩子一样盼着自己能吃饱穿暖就好了。但是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的阶级斗争殃及了他们家,十来岁的阿庆平静清苦的日子被打破了。父亲因为成分不好被强制要求下乡改造。母亲为了跟父亲划清界限,带着他和父亲离婚了。他从此失去了父亲这棵大树。
后来母亲又嫁人生子了。阿庆在继父家感到排斥,他沉默听话,努力读书,孤独的他想早点有个属于自己的家。
八十年代初的阿庆已经长大,他当了工人。娶了同是工人的妻子,成家之后又有了一个可爱的儿子。终于如愿有了自己的家。妻子很强势,在一些家庭琐事上跟母亲冲突不断。阿庆夹在中间很是为难,便慢慢疏远了母亲。
那个时候父亲已经平反了,做了一个县长。父亲找过阿庆一次,想让他跟自己去生活。阿庆拒绝了,他已经习惯没有父亲的生活了。
阿庆一直是个矛盾体。他懦弱胆怯,总觉得自己低人一等,什么都不敢去争。另一方面他博学清高,独自一人挥毫泼墨的时候觉得别人都是小丑,自己对他们都不屑一顾。
让阿庆欣慰的是儿子聪明乖巧,口齿伶俐,不管他教什么儿子一下子就能学会,总能逗得他哈哈大笑。有时阿庆就想自己活得憋屈,儿子能活得痛快一点也算是对自己的补偿吧。
但儿子不是他一个人的,妻子对儿子的影响也是融入血液的。她的溺爱让儿子吃不了一点儿苦,稍有不顺就撂挑子,做什么都是三分钟热度,没有长性。
儿子读完初中便不再读了,阿庆托人找关系让他去参军,他却说没有朋友不去。气得阿庆让儿子跪在地上拿鞭子使劲地抽打他,结果没打两下,妻子上前夺下鞭子,指着他的鼻子大骂:“我就这么一个儿子,他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吧,他就是天天躺床上什么也不干,我也心甘情愿养着他,你自己没本事,别成天逼我儿子。”
阿庆被妻子说的很没有面子,就由着他们母子吧。后来儿子真的做过不少事,他开过大车,开过饭店,开过歌厅。他认识了很多大哥,还真的挣了不少钱。在人前一副春风得意的样子,除了进过几次戒毒所。
后来儿子把一个南方姑娘带回了家,那个姑娘已经*了。阿庆无奈的给他们办了婚礼,不久一个小女孩出生了,阿庆当上了爷爷。
说实在的南方姑娘懂事能干,对儿子一心一意,阿庆很希望儿子结婚后会收收心,好好过日子。谁知儿子是个不回头的浪子,南方姑娘跟儿子过了几年后扔下孩子走了,再也没有回来过。
阿庆觉得自己活得很失败,心情郁闷,难免会多喝点酒。一次酒后沉沉睡去,醒来的时候 已经在医院了。他得了癌症,时日不多了。阿庆不禁觉得好笑,老天爷也不愿意看他这么窝囊地活着了。
癌症晚期了,也没有手术的必要了,阿庆办了病休,在家耐心地陪着小孙女玩了一段时间,那段时间好开心啊。
几个月后阿庆去世了,他不知道的是,出殡那天父亲也来看他了,只是儿子不争气,老父亲没有跟他说话,默默看了一会儿就走了。
如今十多年过去了,如果阿庆还在,也是退休的年纪了。他的父母还在,儿子依然单身,做着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工作。妻子已经退休在家,小孙女已经长大,上了初中的她今天的作文是《我的家》,小孙女深深叹了口气,无从下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