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说现在的人看剧,2倍速都嫌慢。
比如我。
国庆放假期间,我花了两天,1.5倍速刷完了40集的《莲花楼》。
流畅丝滑不说,还不耽误我抽空刷个朋友圈和微博。
但我妈就很看不惯,吐槽说:现在的人都怎么了,小时候还会躲在被窝里彻夜看小说,现在没人管了,反倒是看个剧都不专心了。
的确,年纪越来越大,能沉下心来做的事却越来越少。
相较于全神贯注地看一本书、一部剧,我们更习惯睡前刷会短视频,看看直播,逛逛购物网站。
就算是出门看个电影,也难免中途几次掏出手机,哪怕并没有未读消息。
学也没法投入学,玩也不能好好玩。
无论在做什么,注意力似乎都会不可避免地,被分散掉。
今天,壹心理就和你聊聊:“注意力碎片化”。
“X分钟看完XXX”。
无论你在哪个APP上冲浪,对这类标题都一定不会陌生。
一切都越来越短、平、快。
B站硬核UP主,用10分钟,就带你看完亿万年的人类进化。
在短视频平台,很多百万点赞的视频甚至不会超过30秒。
哪怕是严肃文学和时事新闻,也都在努力缩小自己的体量。
想看看诺奖获得者的作品,不必一页一页去翻书,随便找个荐书号,刷1500字推文就行;
想学习“抑郁症的诱因”,不用专门去读大部头的《变态心理学》《生理心理学》,知乎上到处都是总结好的“干货”;
只要一部手机,我们就能在生活的无数缝隙里,轻松拾取片段的信息。
这就是信息碎片化。
毫无疑问,手机和网络打破了知识垄断,让“博学”走下神坛,对普罗大众来说,获取知识变得更加便利。
但同时,需要警惕的是:
知识的易得性,也让一切都不可避免地走向碎片化。
毕竟,30秒就能获取一个信息增量,那又何必花3小时去研究呢?
慢慢地,大脑就会对碎片化“上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