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9日,国家电影局发布数据,2023年春节档票房已达67.58亿元。须知,自有“春节档”档期概念以来,这一成绩位列历年春节档票房成绩第二名。
“最高的是2021年春节档的78.22亿元。那一年情况特殊。因为此前的2020年春节档全国影院停摆,2021年春节档有堆高现象,抢电影票堪比抢火车票。这也可以反证,尽管经过了去年一年的低迷,中国电影市场的底蕴与元气尚在。” 中国艺术研究院教授、国家电影智库成员支菲娜告诉澎湃新闻记者。
2023年1月29日,上海电影院内,春节档电影海报琳琅满目。视觉中国 图
“公允地说,春节档上映的这六部电影,代表的是中国电影的整体形象。这六天的春节档非同一般,也非同往日,代表的是疫情三年之后中国电影在人民群众心中的价值。”作为业界知名的电影产业和政策专家,支菲娜在此次专访中特别提及了三个“还在”——“人才还在、影院还在、观众还在。这是显著的观察标志。”
“要知道,就在2022年,电影行业被国务院列为22个特困行业之一。人才流失的情况屡见报端。但春节档这些影片,每一部单拿出来都‘很能打’,老中青三代人才聚集。说明这几年来,创作人才一直在一线坚持,没有流失。”
“同时,2022年,全国影院营业率一度跌破50%,有大量影院长期不能开门。不乏知名的、新建的、高端的影院消失在人们的视野中。全国单日票房几百万元的情况不少见,行业长期处于亏本状态。2023年1月18日,全国营业影院是1.06万家,营业率大概在85%。除夕夜开门的影院才6500家,这是除2020年以外近几年除夕营业率最低的一次。但春节档,我们看到全国有11542家影院恢复了营业,这比2021年末的12460家影院,只净减了不到1000家影院。疫情这么大的冲击之下,我们保存住了实力。是观众给行业以希望。如果观众不回来,行业的士气会受打击。”支菲娜说。
心若在,梦就在。2023春节档,此刻,正火热进行时。
【对话】
“感觉稳了”,人们从疫情影响之下走出来了
澎湃新闻:就你的观察,2023春节档之前,行业和往年有什么不一样的变化和动向吗?
支菲娜:2022年12月以来,全行业的信心逐渐缓慢但明确地凝聚起来。首要原因是疫情防控政策调整。党和政府各项工作重心的变化,渐次传递出积极信号。各行各业开始复苏,车流拥堵、餐厅爆满,人们更多地走出家门恢复正常社交。影院也逐渐获得更为宽松的营业条件。
其次是《阿凡达:水之道》的走势给市场以信心。2022年12月16日公映后,市场舆论普遍悲观,票房预测从25亿元调低至不足10亿元。有人说,“连《水之道》都不能救市,春节档的国产大片快逃跑”。但随着疫情防控政策的调整,该片单日票房多次逆跌上扬,于1月17日追平2010年1月首映的《阿凡达》分账票房13.39亿元。至大年三十,票房还在逐渐攀升。这显示了对进口高新技术格式影片接受度较高的一二线城市观众,正在一点点恢复影院电影消费,尤其是高端电影消费的习惯。
《阿凡达:水之道》海报
再次是《想见你》《绝望主夫》两部国产片分别及时定档圣诞节和元旦节的市场,将更喜欢国产片的三四线城市观众和年轻观众唤回影院。元旦档票房5.5亿元虽然不及往年,但在各地逐渐“达峰”的情境下,给行业不少信心。
最后是主管部门的变化。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给行业指出了宏观发展方向。去年12月下旬以来,国家电影局逐渐恢复工作节奏,处于半停滞状态的行政审批工作加快推进,行业从上至下都感到了复苏的气象。
具体到春节档,定档早、定档快,行业情绪明显振奋。《流浪地球2》的定档是两年前的事,它代表了中国科幻电影的发展高度和大众期待,自不必多言。《满江红》是2022年12月27日定档,获得了26天的宣发期。此后一周内,《深海》《无名》《交换人生》《熊出没·伴我“熊芯”》也陆续定档。电影早定档,做好宣发,等待口碑发酵,周知上映信息、提升观影*,就能更充分地释放票房。这方面,这几年,我们经验和教训都很多。
澎湃新闻:综合这些因素,你预估到兔年春节档会这么火爆了么?
支菲娜:一开始并没有。毕竟开局压力比较大,主要是几方面。一是人民群众的身体和情绪还没有从疫情中完全恢复。二是近期国内长途游全面恢复,出境游小范围恢复,而前两年提倡就地过年过节,所以观影消费获得了“闷罐”般的红利。三是今年春节档预售不足,只有一周的预售期,预售额也只有9亿元。而往年一般有两三周预售,预售额在12亿元-15亿元。2021年,仅《唐人街探案3》的预售就破了10亿元。2022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这几年,电影消费一波三折,所以我想还是先期待行业逐步恢复。
澎湃新闻:什么时候感到春节档市场恢复的?
支菲娜:1月18日,我跟一位同行聊市场,当时我觉得先保住60亿元再往上冲。60亿元的话,就追平2019年春节档了。但没敢期望能接近70亿元。
1月19日,全国十大票仓之一的苏州推出“9.9元数币惠民观影”,活动开启30分钟内抢单到小程序宕机,5万份优惠几小时就抢完了,是点燃春节档的第一处星火。
大年初一是9点钟开始排映第一场,而往年是8点排映第一场,这就导致最关键的开门第一天全国的排场效率下降。如果开年第一部影片选择看《流浪地球2》,那要到12点才能看完,口碑才能发酵。但当日中午,除了一线城市,其他各地影院都出现了抢票的盛况。一位领导跟我讲,看到《熊出没》初一中午的上座率,心里就“感觉稳了”,因为说明家长愿意领着小孩子出来看电影了,人们从疫情影响之下走出来了。从我在西南三四线城市的老家实地调研情况看,大年初一影院客流堪比年前的超市。
大年初一的口碑将明显影响此后走势。如果片子质量不如人意,到大年初二人次就会有明显下跌。但后面几天,只有初六的票房不足10亿元,初三的票房甚至高过初二。势头可以说是一路上扬,这印证和进一步提升了全行业的信心。
《无名》海报
澎湃新闻:我在北京大年初一上午买了《无名》的影票,我所在的那个影厅不大,上座率在七成左右,更多的人是涌向了放映《流浪地球2》的IMAX厅。能否介绍下你的购票和观影体验?
支菲娜:我给自己和亲戚朋友大概买了各地的二三十张票。往年都是我推荐亲戚朋友去看,今年是他们主动要求我买票。
总体感觉,今年春节档观影下沉明显。疫情三年,很多人今年才踏实返乡,“国贸的Tracy和金融街的Tommy又变回了县里的翠花和二狗”,所以有更多人选择在老家观影。根据年初一我对几条院线和影院的电话调研结果来看,一线城市上座率普遍不如往年,客源外流现象比较明显,尤其是深圳;但二三四线城市都很好。我给在三四线城市的家人买初三的票,下手晚了都没抢到好影院、好场次。
澎湃新闻:国家电影局1月29日发布数据,我国2023年春节档票房达67.58亿元,取得影史春节档票房第二的成绩。消息曝光前晚,我注意到一些媒体报道已经到了68亿,为何出现了微调?
支菲娜:我先讲一下统计方法和统计口径吧。从我做研究的方便角度来讲,中国的电影数据统计水平、统计速度、公开程度,可以说是全球领先。国内的电影院都要安装计算机电影票务管理系统,方便国家电影专项资金管理委员会办公室(专资办)进行数据统计、征收专项资金。有部分院线、影院上报的电影票销售数据因为各种原因会有一点延迟,所以精准的统计数据会在第二天中午出来。但一般媒体或学者不一定会关注到这些数据。
两家大型民营数字售票平台猫眼和阿里灯塔的数据,公众普及度较高,它们是实时的,但不一定非常精准,因为全国大概有10%的电影票不是通过网络购买。每天中午12点,猫眼和阿里灯塔这两家会根据专资办的统计数据,对前一天的情况进行校准。此外,还有诸如“拓普数据”等一些民营公司会公开统计研究结果。
所以,媒体一般采用的是未经过校准的实时数据,存在一些偏差,但大差不差。至于重大档期和年度数据,国家电影局会根据上报来的数据通过新华社、人民日报、《中国电影报》等权威平台发布最终统计结果。所以,我日常是通过猫眼、淘票票、拓普,并参考专资办的数据来掌握行业动向,但最终以主管部门或行业协会的公开数据为准。
67.58亿元这个票房成绩是在平均票价同比下跌0.4元、总排场同比下跌15.4%的情况下取得的。比起票房,我想更值得振奋的是2023年春节档六部电影平均上座率达到36.7%,场均人次42人。而2022年的平日,影院的上座率经常不足2%,场均人次经常不到1个人。电影院久违地热闹起来了,观众没有抛弃电影。
澎湃新闻:历年春节档票房最高的成绩是在哪一年?
支菲娜:最高的是2021年春节档的78.22亿元。那一年情况特殊。因为此前的2020年春节档全国影院停摆,2021年春节档有堆高现象,抢电影票堪比抢火车票。这也可以反证,尽管经过了去年一年的低迷,中国电影市场的底蕴与元气尚在。